美文网首页
给Maury的一封信之【我所理解的“生活是具体的”】

给Maury的一封信之【我所理解的“生活是具体的”】

作者: 巧遇小王子 | 来源:发表于2020-10-13 15:55 被阅读0次

    Maury:

    你好!

    很多名人都有给自己的孩子写信,耳熟能详的就有《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他们在信中透露着自己对子孙的教育,传承着良好的家风。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渗透给自己的后人;当然,也惠及了咱们这样的普通人。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被后人所推崇和效仿。

    最近读了几本如今的知名人士或者成功人士,他们留给自己孩子的信,颇有感悟。有的,是真正的用书信和孩子沟通,有的,孩子还尚在婴幼儿时期,就如同你现在这样,不识字,更看不懂书信。但是,他们都是选择通过文字,和自己的孩子交流,而不是语言上的唠叨。

    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交流,这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因为他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然而,现在的你,还太小,虽然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离读书看报阅读信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依然想效仿前人,想用文字的方式给你留点什么。

    我不期望将自己的学识和生活经验留给你。学识,谈不上,顶多是认识字,能写几个字而已;经验,也不及,一直不太喜欢老一辈经常对我们说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最糟糕的教育,莫过于用上一代落伍的思想,去教育下一代人。而如今,年轻人的成就超越前一辈,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否则,世界凭什么进步?

    我坚信,在学识和经验上,你未来一定会超过我,如今的社会,人类必须要存在文明与进步,这也是当今父母们的职责所在。当然,教好自己的孩子,是最基本的;教好你,也是我最基本的职责所在。

    现在,我还想不到,以后在书信中,和你讨论交流什么内容。但是此刻,我只想把自己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段时间,读过的书,见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受到过的启发,以文字的方式,和你做一次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地去思考,更重要的是,如果我能够坚持践行,那就是巨大的收获了。

    “榜样在前引领路,不须扬鞭自奋蹄。”

    希望如此吧!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虽然是父母而来。因此,我在很多场合下,都强调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你,更不会将我的遗憾留下来,让你去实现,或者去要求你做我都做不到的事情。

    我永远信奉,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榜样大于说教。

    如今,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多学习,多向前,我在前面扬帆起航,希望你也能迅速跟上。

    借此,督促自己,不能止步,哪怕走慢一点,也没关系。再慢的犟龟,不也赶上那一场巨大的婚礼盛宴了吗?


    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德国工艺在某些程度上,远超日本。我以前的认知范畴是,日本,拥有全球人都所佩服的匠人精神。日本人做事专注,有那么多人“甘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大到一些汽车行业,小到一些寿司小店。但突然冒出一个德国人做事也远不止于此。

    这是怎么回事呢?

    德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活是具体的。这是德国人的生活态度和工作原则。

    话虽简单,但是意义非凡啊!

    德国的徕卡相机,闻名世界。在生产徕卡相机镜头的过程中,细到连一根刻度线的宽度,都有具体的规范,因此一个镜头在打磨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功夫可想而知。

    徕卡曾经和日本很大的一家光学仪器美能达公司合作过,但是,美能达生产出来的镜头,按照徕卡的标准,合格率不到20%。后来经过很多时间整改,才基本满足徕卡的要求。而随后,消费者也反馈,日本徕卡的质量不如德国的,再后来,徕卡干脆关闭了日本的生产线。

    企业在对待产品上是如此的严谨,坚持原则,而一个普通的德国人,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问路,大多数人都会很热心的给你指路,更多的是给你指个方向,指个大概;而还有一部分人,会瞎指路。我曾经就有类似的遭遇:“下一个红灯右转,然后再下个红灯右转,下一个路口再右转,就到了。”而路痴的我,居然真的照着指路人的话去做了,最后才发现:我,又回到了原点,欲哭无泪啊!

    然而,德国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如果他不知道,他会直接直接给你讲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他会给你说得很清楚,距离近的话,他会把你带到那个地方;如果碰上赶时间的人,他会直接告诉你,他帮不了你的忙。他们不会在言语上误导人,要帮人,就一定帮到底。这一点我很是佩服!

    德国人在家做饭时,厨房里一大堆量杯量勺,甚至还有秤和计时钟,各种材料和作料都要称一称、量一量,时间要严格把控。他们做菜的态度和遵循的原则,和我们中国的大厨全凭借感觉,或者模棱两可的菜谱:“少许”、“适量”、“几粒”的描绘完全不同。

    或许也能找出来,我看菜谱,永远也做不好菜的原因了吧。昨晚就把火爆肥肠做成了火爆肥肠筋,嚼不动。用你爸的话说,较劲真好,堪比牛筋。

    当然,以上,是我看别人笔下的几个关于德国人的事例。德国人做事,到底怎样,我想,只能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和德国人打交道,才会彻底了解。或许,如果有机会欧洲游,咱们可以把德国列入其中。

    这几个德国人的事例,让我想到了胡适先生的一篇《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极其有意思,以至于你初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会心一笑:“真逗!”可是,转而认真思考,就会羞愧难当,“差不多先生”不正是我们吗?那些做事情不认真、敷衍了事的我们。

    相比于德国人的处事态度和做事原则,“差不多先生们”在他们面前,更是无地自容了。

    那么,我是如何理解的“生活是具体的”的呢?

    1.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老想着走捷径,老想着节约时间,或者是节约金钱。节约了时间,让自己并无收获和进步,节约出来的时间是不值得的;钱,值的花的,能让自己节约出更多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那就去花(这一点,我和你爸爸的观点完全相反,我没有试图说服他,每个人的观念不太一样,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尊重就好。)

    2.做事情一定要专注,专注于一件事情,把它做细、做好,匠人精神就来自于此!一件事情,如果有标准,一定要按照标准执行。完成之后,一定要回过头来自己检查。我曾经吃过很多关于检查不严格而造成很多错误的亏,现在正在努力规避。

    3.做某些事情,必要时,一定要有数据支撑,要能量化数据化。对于文科生而言的我,最不喜欢数据,但是近两年,发现数据真的很好。让接受你信息的人,更清楚,更明白;同时,也能让自己思维更清晰,更明朗。

    昨天把你送到幼儿园之后,就回来加班备课,除去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间,几乎都在电脑前。终于,晚上11点,一个完美的PPT课件才完工。当时心里突然升起了不公平之感,别人备课都是换一个模板,复制粘贴去年的内容,半小时就搞定了。而自己加班加点,搞到筋疲力尽。

    此刻,对与做完心底的意思抱怨之词和疲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管他公平不公平,做好自己,因为“生活是具体的”,不是吗?只有你以后遇事深处其中,并且这句话能让你有恍然大悟之感,你才会有此刻发自心底的畅快之感了。

    正是因为有了“生活是具体的”这句话,才能更好的告诫与勉励我自己,做事一定要认真,“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中”,这是不变的真理。

    “生活是具体的”,嗯,我们一起理解,一起努力,一起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Maury的一封信之【我所理解的“生活是具体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bv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