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喜欢他的每一部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一直到《苦妓回忆录》。其实是不喜欢故事里年龄悬殊很大的男女主角,奶奶恋,爷孙恋,阿姨恋什么的很有些接受不了。前几天看豆瓣评台湾作家董桥的短篇小说,他的散文是极喜欢的,描写逝去的文人时代,旧时月色,美人迟暮,叹不完的风花雪月。描写旧时美女,雪白的脸,乌云成髻,插一根油亮的绿玉发簪。但是整篇都是这样的女子,这样一女子偏偏不喜欢才貌仙郎,统一喜欢要入土的老爷爷,岂不怪哉?这就是董桥短篇小说。
原来有人亦有与我差不多的感受。
但凡年龄悬殊的爱恋,应该总有疑惑在心头的吧,年龄大的那一个应该不会象,有满满的自信心,看过一部法国小说《伊莎贝尔》,书中的女子不想老,为着这个目标,扼杀了女儿的爱情,她不想女儿初长成,不想女儿嫁为人妇,更不想当外婆,她保持美丽的容颜,保持着青春常驻的幻想,甚至为此不惜枪杀亲外孙……
恋爱的时候,总是要把最好一面展现于心爱者。也或者仅限于女为悦己者容?就我的阅读经验,女作家笔下年龄大的一方更加不自信,是性别歧视的缘故么?男作者则自呜得意些,就比如前面说的董桥,还有渡边淳一,他的情爱小说亦多是这样的设定:上了年纪魅力依旧男人,除了妻子之外年轻的情妇,有时甚至不止一个,这情妇爱得要生要死,就比如很火了一阵子的《失乐园》,年轻的少妇情人与年老的情夫一起殉情而亡。估计日本男人太大男子主义了,他们对待女性,骨子里多少还有一点停留在女人为玩物的时代。女人的爱必须是无条件的,他们无视自己衰老的容颜,丑陋的身体,过份强调性能力,但是怎么可能?相比血气方刚的青壮年,真的是没有可能的呀。也是日本人的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睡美人》亦是老年男人和极年轻的小女孩子的故事,据说《苦妓回忆录》就是受到该小说的启发而创作的。很久以前看过《睡美人》,不喜欢,不是大男子主义伤了敏感的小女子心,而笼罩全篇的忧郁伤感,追忆逝水年华,高楼谁与上,还忆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那感觉是“菡萏香消翠华残,西风愁起碧波间”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永恒、永远没有答案的有关生命的提问,只能显示人的渺小无能为力。
《苦妓回忆录》选了该小说中一句话做为篇首语,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有点阴暗有点颓唐,甚至称得上龌龊。真心不喜欢,
马尔克斯则多少积极了些,美好如一个童话,爱情可以使老年人寻回激情与梦想。《苦妓回忆录》里的女孩也好像《睡美人》由始至终没有苏醒。所有对爱的憧憬只限于想象,只有一个希望的狂喜的结尾:“那可怜的孩子正疯狂地爱着你呢。”而《霍乱时期的爱情》则真正疯狂了,这样一个疯狂爱着的女孩为老人自杀了。于是疯狂画上一个疯狂的句号。看了一下书最后的作品目录,《霍乱时期的爱情》在《苦妓回忆录》之前,可不可以说老马也对这种事情不太确信,爱情原本靠不住。
最后说一下《苦妓回忆录》,摘录喜欢的段落于此:“当一个女孩挎着与那只猫篮相同的篮子,如一阵寒战般从世界书店前走过时,更可怕的事发生在了我身上。我在人群里、在正午十二点的喧闹中紧紧跟着她。她很美,步子很大,自如流畅地在人群中开出了一条路,我用尽全力才赶上了她。终于,我超过了她,想从正面看看她。她一手把我拨开,没有停,也没有道歉。她不是我想的那个人,但她的高傲让我心痛,仿佛她就是她一样。”
哇,多好,老爷爷要当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