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国民间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我国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由来已久。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习俗知多少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元宵和汤圆有啥区别?首先制作方式不同,北方元宵“滚”出来。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然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滚,反复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南方汤圆“包”出来。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闹花灯
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并沿袭传于后世
街头巷尾,红灯高挂
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猜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踩高跷
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
人们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很多地方还有舞狮子、划旱船、送孩儿灯、迎紫姑、祭门、祭户等习俗。
你知道吗,元宵节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古人关于元宵节诗词众多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李商隐《观灯乐行》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 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