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音乐(《长江之歌》)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照片,是不是被这美景所折服和震撼。这就是长江源头的格拉丹东。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马丽华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神游之旅。
作者马丽华也是一个爱发朋友圈的人,她的此次旅行是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发一个朋友圈定位。这事,是不是我们也干过。看来都是会玩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文章,两个任务:①是圈出文中的重点字词,②是划出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完成一组定位图。
这是老师整理的重点字词,我们用推火车的方式来读一读,好,这一组。嗯,声音洪亮,读音准确,给你们点个赞。那么你觉得其中有哪些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的呢?好,课代表来说一说。裸露 ,合成词都读lù,如揭露,表露,流露,露台,露水。单读的时候是lou,比如露出了狐狸尾巴。还有熠熠 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意思是闪烁的样子。特别好,你很善于总结规律,对于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我们一定要音形义结合,这是积累字词的诀窍。
好,现在我们来晒一晒作者的旅行定位,一起来说。第一天:草坝子-砾石堆-冰河-冰窟;第二天:冰河-砾石堆。游记中,作者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组织材料,写法上叫做“移步换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理清或确定游记类散文的文章写作思路,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学以致用。(所至)
马丽华在文中这样说道:各拉丹冬值得你历经艰辛去走上一遭。于是她每到一地就要发圈配图。现在请同学们聚焦文中写景部分内容,画出你说心动的词语,并为相应景观照片命名。(所见)
你分享的是第几段,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哪个词最让你心动,有文采的你会给你拍的照片拟个什么名称呢?略
除了在朋友圈晒图,马丽华还把照片发给了她的闺蜜。现在我们再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用声音表达自己喜欢文字的意境吧。(略)
可是她的闺蜜却发来了这样一条语音:景很震撼!但是,亲爱的,为什么是“历经艰辛”?你都经历了什么?
我们在文中找一找她经历了什么。“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哪些词语我们能读出马丽华遭遇这些艰辛时的心态?嗯,从“酝酿”“犹如霹雳舞”等调侃的词语中我们读出了一种淡定和乐观,明明是煎熬她却体会出一种骄傲。(所感)
闺蜜回复马丽华:多保重啊,太遭罪了!你还是赶紧回来把,何苦呢?不值得!
那么马丽华会怎样回复闺蜜呢?我们来看一个补充材料,来自马丽华。她说“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
马丽华会说:谢谢你的提醒!我不虚此行,身心陶悦,一切值得!
亲爱的同学们,你觉得马丽华此行值不值?如果是你,你是会因为去了而恐惧还是不惧苦难觉得值得?
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大家划一划,读一读。“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格拉丹东的近旁。”
我们继续来看马丽华在《藏北游历》序言中的话。自己对于这片雪域高原,“是一个逗留得太久,热情也持续得太久”的人。在西藏其间,“足迹和心迹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她和这块大陆感情至深,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她在给我们诠释着:如何面对生命中的苦难,如诠释自己的人生,生之努力,死之坦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推荐阅读马丽华之《藏北游历》。下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