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第二章 认知管理
首先在这个信息泛滥知识焦虑的时代到底什么样的知识才值得去学习?如何才能克服知识焦虑呢?增加自己的知识,丰富充盈我们的知识体系?面对这个折磨人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收集、整理知识、有效地产出结果,解决问题。如果知识没有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解决问题、那么知识就没发生效力。
那么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弄清楚到底什么知识值得学,对此书中提到了三条判断知识价值的标准:
第一、区分知识与信息
如果我们在没有建立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前学习很多碎片化知识,盲目的每天看很多文章,如新闻App、微博微信、自媒体大号的文章、圈内大事、刷知乎看似很充实,却因为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基础,东一榔头西一帮槌的学习方法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焦虑和迷茫。反观自己之前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后来干脆不去看了,直接找专业书籍来阅读,比如:时间管理, 之前都是看一些相关的碎片知识,这看一点,那看一点,没有形成系统。还比如:阅读方面的知识,之前都是搜索一些有关阅读的碎片东西,如何有效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该如何来阅读等等,网上的信息大多都是“三手知识”,可靠度不高。要想获取更完整的知识还是需要阅读相关方面的专业书籍,书籍它至少还是“二手知识”。
真的不要错把信息当作知识,结果囤积了一堆可能转身就忘的信息,却找不到任何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们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沉淀自己的知识,不管是硬本领还是软技巧,都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区分知识与表演
有些人在还没有掌握真正知识之前先学会了表演,比如,对某个领域明明只知识一点皮毛,却表演得跟这领域的大师似的。这种表演对我们没有太大帮助,所以千万不要陷入表演家的知识陷阱。就像“懒性知识”缺乏生命力,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碎片化的知识。比如那些鸡汤文,就属于懒性知识的一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真正有用的却寥寥无几。听过几百遍鸡汤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么、避开懒性知识,我们要学些什么?就是核心知识。这一类知识,在我们大脑中已初成体系,有条有理,而且足够使用,能够切实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第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对知识的价值判断也并不一定成熟,对此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站在专业人士的肩膀上,利用他们的专业判断来帮我们选择知识。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1、这些知识能不能提升我们某些技能?
2、它是否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
3、它是否与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擦出火花?
4、它是否满足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问完这四个问题,这些知识对我们会产生多少价值,值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就了然于心了。
这点自我感觉做的还可以,回想自己每天阅读的这些书,学的技能或知识都跟个人提升技能和实现目标有关。比如:不论阅读散文集、阅读小说、阅读健康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阅读人性、阅读销售、阅读管理等等都跟提升自我和个人目标有关。
第四、如何区分知识和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筛选和知识系统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容易产生知识焦虑,而解决知识焦虑的有效方法就是知识管理。通过区别知识与信息的区别以及区别知识与表演,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方能在知识决定人生的时代对万事应对自如。
有了以上的基础之后就要去获取知识,获取知识需要兼顾广度和深度。那么如何获取呢?这里有四个原则:
关键词分别是:简化、速度、容量和深度。
1、简化原则 就是跳过对自己可能没用的信息,单刀直入,找出自己需要的知识。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这期间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这次想要学习的是什么?这些知识到底在讲什么?我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知识?
2、速度原则
顾名思义就是加快知识获取的速度和节奏。那么如何提高学习速度?
短期来看,提高知识搜索能力是关键,比如要应用关键词、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等进行集中搜索。搜索后再进一本考证来源的可靠性,比如,分辨一手知识、二手知识还是三手知识。而最快速的考证方式就是找到对此事比较了解的人进行求证。
从长期来看,如果想在本质上改变知识获取速度,那就需要增强我们的逻辑构建能力。因为逻辑构建能力可以帮助我们透过零散甚至毫无关联的点找到其中更深层次的联系。平时可以多读一些训练逻辑思维的书,之前自己也看过一点相关的书籍,并练习了很多习题。感觉效果还可以。本书作者张萌在这里也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很简单易学的逻辑小说《逻辑十九讲》其中讲到的内容都是关于逻辑基础知识的,回头可以买来读读。
3、容量原则
一年看100本书的人,获取的知识自然要比一年只看3本书的人多。所以平时除了精学以外,还需要博览群书,进行泛学。多领域积累。当我们想获得一项技能甚至要靠它来生存时,只有积累足够的知识量,才能更客观、更深入地审视一个行业,从而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
今年我给自己也定了一个一年阅读100本书的挑战,除了自己喜欢的文学小说散文以外,还要进行大量的泛读。升级思维、改变行为!努力争取完成!除此以外还要跟专业人士或特别优秀的人士请教和学习。
4、知识的深度
如果容量决定了一个人知识的广度,那么深度决定了知识的厚度。
进行深度学习除了阅读二手知识的书籍以外还要去阅读该领域最前沿的专家文献,也就是一手知识。
获取知识之后就要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宫殿
所谓知识宫殿就是以目标为导向,纵向划分、搭建知识点来修炼硬本领的系统模型,构建知识宫殿需要注意六大要素分别是:总量(规模)、结构、程序(流程)、关联(关系)、内外和动态(变化)
在搭建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的一点是,先找到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导向,分析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具备哪些硬本领,这些硬本领就是对知识进行分类的依据。也就是某一领域的总体知识规模、涵盖这个领域的所有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宫殿的第一层楼
宫殿的结构,就相当于宫殿的楼层,那么这楼层怎么来搭建呢?就是确定我们要修炼的硬本领,每个硬本领所需要的知识,就共同组成一个楼层。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要修炼的硬本领也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知识宫殿也是独一无二的。
当我们开始搭建楼层时可能会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就涉及了宫殿建造的第三步,基本程序。比如要成为优秀的新闻记者需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然后进一步学习新闻写作,接下来要了解如何采编。要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不是无序的,而是一环扣一环,一层叠一层的。此时可以应用萌姐的单点突破法和刻意练习法来帮助自己安排这些知识学习的基本程序。
盖好楼以后我们需要分配房间,知道宫殿的每一层都会有很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与这一层的硬本领相关的知识,这也是知识宫殿的第四步,知识关联。由于泛学体系的存在,知识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这一层要修炼的是沟通能力,那么这层楼的每个房间都是与沟通能力相关的知识。比如1号房间可能是沟通中所使用的心理学,2号房间是语言表达,3号是社交礼仪,4、5号就是沟通中我们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当我们与人沟通时就可以调用这一楼层的知识储备。需要哪些知识,就去哪个房间找。除了每一层楼里每个房间之间的内在关联,知识宫殿的每个楼层之间也存在联系,这就是第五步知识的内外关系。
搭建知识宫殿的最后一步,动态(变化)还需要不断的扩建自己的知识宫殿。
知识使用,如何调取你的知识。
将知识使用分为两个梯度:
第一层:是学以致用
将我们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具体怎能做呢:启动大脑和知识串联
必须将知识转化为可以实践的方法,也就是快速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知识串联,我们需要把大脑中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完整的实用知识体系。
第二层是知识变现,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你的摇钱树。
无论哪种知识工作者,都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演讲和顾问的方式来使用知识,从而赚取相应的收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变现。
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说学以致用只是我们将知识落实到了现实生活中,那么知识变现,就是把这一生产力变成了摇钱树。对此可以借助一个模型,知识商业金字塔,它能完整的体现知识是如何变现的。
这个金字塔一共分为六层
第一层,知识工作者可以以雇员的形式,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时间售卖给机构。
第二层培训公司或者中介公司,寻找并集合一起知识工作者,通过举办知识共享活动,来获得运营分成。
第三层是知识大咖们售卖知识产品版权,有认证机构加持,通过版权和流量获得收益。
第四层是一些传统出版机构或者像喜马拉雅、下班加油站这样的知识平台,通过搭建和开放知识平台,提供知识服务
第五层是独立投资人,这些人虽然不一定产生知识,但是他们通过投资知识平台来获得投资回报。
最后一层是这些投资人所在的公司,他们获取投资收益后再输出知识,影响他人从而获得更大收益,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13、知识的人格属性,为什么要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有三个方法,分别是扩大知识量,借鉴经验,跨界思维和总结笔记
知识的涵盖范围越广越好
14、知识共享,学会的最高标准是会教
为什么要知识共享呢?
为什么要教授他人?那是因为知识共享能给我们带来四点好处:
第一点是可以通过帮助他人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贡献知识能让我们的尊重得到满足,能使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抱有热情,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第二点是获得自信,知识的自我效能,指的是我们对于能够为他人提供知识而产生的自信感。
第三点 知识分享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刻意练习,让你从新手成为大师
刻意练习有两个非常实用的方法:一万小时定律和基础训练法则。刻意练习的特性:
练习有三大层次,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天真练习、有目的练习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具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个特征,注意力专注。
第三个特征强化反馈
最后需要注意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心里表征,你和牛人的区别
什么是心里表征呢?当我们尝试想起某个事物或者观点时,就会发现大脑中会产生关于这个事物的形象,或者具体或抽象,而这种与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就是心里表征。
心理表证的第一个用法快速记忆
第二个解释和组织信息
第三个发现规律与制定计划
刻意练习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找到优秀导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