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一名中学生因为他的妈妈不给买什么东西就对他妈妈大打出手,而且口里还在恶狠狠地不停埋怨,都是因为他妈妈没能耐,让他在学校被人看不起之类的,他妈妈看穿着应该是个送外卖的,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孩子在学校并不是个混不吝,相反成绩还非常优异,这种反差让大家更能以接受。
孩子要先成人,然后才是成才。殴打母亲的孩子首先都不是人,学习成绩再好他也不是人,但是这么不是人的孩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还是因为家长没有教育好。孩子殴打家长,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经常殴打孩子,孩子顺其自然以暴制暴,另一种是家长过于自卑且宠溺孩子,孩子就会有恃无恐。
很明显,文章开头的孩子是因为家长自身过于自卑且习惯于有求必应,冷不丁没有满足孩子的欲望就得到了反抗。今天讲家长自己不自信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不良的后果。很多孩子长大后瞧不起家长,无论是由于家长的长相、身高、身材、收入、工作还是什么其它方面,总之一定是家长自己都觉得不自信的地方,才会逐渐传递给孩子这个信息。
孩子瞧不起家长是因为家长自身就瞧不起自己,家长觉得自己的长相不好看或者工作不体面或者其他不足的地方,自己就会总是关注到自己偏弱的方向,从而用语言或者肢体等方面表现出来,潜移默化中就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家长这样认为孩子也会这样认为。我小时候有个邻居,她女儿学习不好,她每次教育女儿的话术都是千篇一律:“你妈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了,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要像妈妈一样,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在菜市场卖菜。”她女儿小时候对外的话术也特别气人:“学习不好根本就不怪我,我妈都没文化,我怎么可能学习好呢。”长大后她妈妈每次教育她,她都会理直气壮地大声反驳:“你自己都没文化,哪有资格来管我啊?”
我有两个朋友,夫妻两个都是搞艺术的,爸爸吹小号,妈妈弹钢琴,两个人都是小有成就,在行业内也有些名气,当然他们小时候都是吃过练习的苦,才会有现在的成就和生活,问他们后悔吗?肯定不后悔,但是他们的女儿在练钢琴的时候,两个人就同时心疼起来,想到自己小时候遭过的罪就开始心酸起来,真的不想孩子还那么苦,就不愿意再逼着孩子练琴了。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讲述自己练习有多苦,孩子自己本身也会害怕受这个苦,每次一练得时间长了就会哭,不是累,而是怕。
人人都有优缺点,都有过苦处,但是大部分人就是很在意自己的缺点,不但把缺点放在心上,并且还容易把这个劣势挂在嘴上,更是心甘情愿地非要为了缺点而补偿或者失去什么,似乎这样心里才能平衡一些。例如工作很忙的家长就容易用金钱和物质来补偿孩子,自己生活苦的家长就容易砸锅卖铁地满足孩子。
我一直强调要看孩子优点,这样孩子才能自信,缺点不是不看,而是要潜移默化地改变,而不是挂在嘴上。其实家长也一样,一个人要想自信起来,肯定不是因为哪个缺点,而是因为自己的优点,家长不自信孩子就很难自信,如果缺点真的那么在意,也不要处处说出来,甚至是表现出来,悄悄淡化就行了,孩子的很多想法都是家长传递过来的,就像我对于孩子学习中孩子偏科的建议,不能说你:“你数学本来就不好,所以更要努力学习。”而是应该说:“你不是数学不好,更不是数学没有天赋,而是还没有开窍,爸爸小时候数学也是不好,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努力,渐渐地我就真的开窍了,最终我高考的时候数学考了学校第一名。”
回到家长的短处来,家长更不要做一些假谦虚,小孩子还没到该谦虚的时候,他们什么都会当真。我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说自己太胖了,其实我当时并不胖,只是对自己要求高罢了,但是女儿就会认为这是真的,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下课早基本上都是老人接,有一次我有空去接她,她跟小朋友介绍这是我是胖妈妈,这把我给气的,以后再也不敢瞎说了,就开始给她灌输我是最漂亮的妈妈的概念。不但家长自己不要随便把自己的短处说给孩子听,夫妻之间更不能互相揭短,自己说也许是谦虚,爸爸说妈妈、妈妈说爸爸就一定是真的了。要不说夫妻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夫妻之间互夸没问题,但是千万不要互相诋毁,这在孩子心里都是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