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更
第一次接触简书,是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喜欢写作,第一次在学校的杂志上稿后,同时开启了我的第一段感情。
对象说:“你可以试着在简书上写。”他的一句话,我一写就是三年。
回想起来六年前的自己,没课的日子不是在图书馆看小说,就是在写作。看小说是为了获得灵感,写作确保了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打字和思维能力,更收获了一批可爱的粉丝。
室友当时说的一句话,我仍然记得。“你总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她说。课间十分钟,我会将闪光一线的灵感整理成文章;全神贯注地追剧,不能错过每一个片段,因为要写影评,当然这也是我自己要求的;搜集身边的素材,将别人的故事当作素材,生活好像取之不尽的源泉,每天都有好多新鲜的事儿。
写作,就是写别人的故事,赚他人的钱。
——余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写了六年,在不同的平台收获了很多支持者。如果说写作者不在乎数据,是不存在的。辛辛苦苦三四个小时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看,感觉心在滴血。
不过,前期一定要放平心态每个新手都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匍匐期。
🪶
2. 真诚输出
我的写作素材紧紧围绕着“生活”,公众号好比我的知己。每天我都会花三到四个小时,和她唠嗑我最近学了什么,听了哪些讲座,看了什么画展,以及班上发生的有趣的事儿,还有出去游玩的经历……
我的想法就是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去,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段共性,比如上学、考研考公、找工作、租房子、和父母和解等等,这些课题无一例外都会遇到。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聊天分享,无论是提供解决方式,还是情绪价值,你总归有收获。
她像一本史册,名之为【四月的小屋】,这个小屋,见证着我的文笔由青涩和愤青变得平坦和宽容。
写作这六年,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不要太真实。”“太有感触了。”
我喜欢这些评价,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真诚是为人的底色,无论在什么年代,真诚和纯真都是合乎时宜的必杀技。
刚开始,我非常急躁。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内容,浏览量只有个位数,点赞和转发更是别想,流量密码似乎与我绝缘。后来,我好像不再那么刻意关注数据。只要你在用心更文,坚持输出干货,长期主义的复利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做有意义的事,会有花开的时候。
🪶
3. 厚脸皮
内容是王道,营销是手段。
我是个脸皮很薄的人,很少麻烦别人。公众号最初的一百号粉丝是我一个一个问的,嘴笨的我不会客套话,开门见山或是旁敲侧击,我都试过。大部分人都很乐意,也有少部分感觉被打扰,因此拉黑了我。
被拉黑是难过的,不过,很快我就调整好了,雷军初创小米的时候,不还是被人否定过。
跨越一个台阶,总是要遇到困难的,况且这还不算什么。
之后,我也在继续发力,壮大公众号的后花园。如今粉丝上涨了一倍,我好像更加释怀了。
从“0到1”打造【四月的小屋】这个IP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翻看以前的文章,总觉得有股怨气,心气儿太高,文字也在冒火,现在虽然没能坦然,却也学会了舒服地表达。他们总会问什么是最酷的人,或许你的答案是会十八般武艺的人。
我想说坚持。
具有长期主义的人,无论是什么领域都会闪闪发光,我始终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时间花在哪儿,成长便在哪儿。你每天刷剧吃零食熬夜,得到的便是掉发皮肤差以及肥胖。你在专业上深耕,下一次个发表论文的就是你。
ps:
这个月我报名了“小郁儿的打卡营”,主要是看自己能否坚持。在今天看到了挑战成功的提醒,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成就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6937033/e90b8ad24ceea495.png)
你不屑一顾的小事,往往起着连锁效应。
平时的生活习惯关系着身体健康,不按时吃饭、吃很多粮食、熬夜、狂刷视频,这些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在过度透支。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做自己人生的驾驶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