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设计里有一句经典语录,把用户当做白痴;用户体验里有一本殿堂级教科书,Don’t make me think;和毕老师的聊天中聊到好用的产品,老师问我在这些好用的产品中你总结出来了什么,我的回答是,让人变得越来越懒。现在想想,真是充满了消极的回答。却也是至今仍在试图着撕碎我的回答。
即使很多的细节早已模糊,但却很清楚的记得。看到卡拉瓦乔那副大卫手提头颅的自画像时的沉思,仿佛看到自我人格中善恶的不断拉扯和救赎;坐在演出厅里,被音乐剧演员的张力和现场感染力所震撼到,即使谢幕也久久没有回过神来;在感情里感受到的,如同一副新古典画作走出来的那般曼妙与美好;伯格曼带给我的对罪与罚的思考、1970告诉我的艺术的纯粹和执著、王家卫让我明白孤寂与落寞也可以如此百转千回.....艺术早已不仅仅是表现美,更多的是对内的自我的反思批判,对外的审视,一一在心里埋下种子。
高中时候的理想是,做个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其次才是或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现,却不断标榜着做一个合格的商业设计师,也似乎这样,才能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这其中的矛盾冲突也在2017年给我来了个极致。拒绝在我的作品里加入那些俗烂,那些人性最底层的需求,被上司架空,被逼出部门,彻底失去了对那个自己投入无数心血的作品的把控,那一刻的感受,如若母失其子,除了对自我的质疑只剩质疑。如果商业是建立在马斯洛需求的最底层,我又该如何安放那些沉寂在内心的种子,这个曾让我无比骄傲的职业却给了我最现实的教训。
理想者的崩塌,深埋哀鸣。
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躲回象牙塔里兀自狂欢,却每每被科技改变生活所吸引。我是一个UED设计师啊,一个让科技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职业,一个需要在科技的发展中,人类社会的进步中,不断的探寻人类行为背后的本质及其心理活动的职业,一个美好事物的创造者,深深的让我着迷。每一次的新版本的上线,每一次的想出了更好的办法满足新的需求,每一次的实现了更好的设计手法,每一次的用户反馈,每每的欣喜与狂欢,每每的沮丧与思维枯竭,都让人更深刻的感受到活着。
然而现实的真实也存在于,科技改变生活,却也让人迷失生活。人类失去了思考,会是怎样呢?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性与商业的冲突,就像一个天平,我却还找不到平衡点。那次和毕老师聊了很多,末尾,毕老师说感觉自己仿佛在残害年轻人,想了想回答:其实很多东西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也许这个答案,我还需要探寻很久才会愿意承认吧,却也希望不会太久。
如果成长的意义也在于,我们终将会成为另一个曾讨厌的自己。不然,再活的随心一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