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国的诞生之十六:一夜收复波士顿

美国的诞生之十六:一夜收复波士顿

作者: 茸小呆 | 来源:发表于2014-10-27 13:59 被阅读75次

    上回讲到了「文斗」的《常识》,这回让我们把目光回到「武斗」的前线战场上,其实,大陆军与英军在波士顿的对峙,不仅是武力之争,也是思维方式与不同社会组织之争,这么说或许有点抽象,简单一点来说,就是由上而下阶级分明的威权体系,与由下而上多元平等的民主体系之争。

    怎么说?前面提到,邦克丘战役时,英军因为阶级上下分明,结果三位将军都屈从爵位、地位最高的郝将军,否决了柯林顿将军的作战方案,因而遭受惨重损失。

    稍后,柯林顿将军又提出一个重要建议。

    柯林顿考查波士顿附近,认为南方的多切斯特高地威胁最大,若是「叛军」(大陆军)在其上筑垒放置炮兵,将能控制波士顿附近的海面,导致英军被迫撤守,应该先主动出兵拿下。但这时正当邦克丘战役之后,英军人人害怕邦克丘重演,于是人微言轻的柯林顿将军,提案再度遭到无视,

    波士顿形势图,波士顿的右下方即为多切斯特高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波士顿形势图,波士顿的右下方即为多切斯特高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波士顿城内的保王党,身为地头蛇,也深知多切斯特高地的重要性,屡次跟英军高层建议应先拿下多切斯特高地。但是连柯林顿将军都人微言轻了,英军又怎么可能会听来自「下面」民间的意见呢?于是英军各层级只是对这些保王党打哈哈,说他们自有万全对策,要保王党不必担心。

    听起来跟现在政府在核能安全议题上的说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结果到底如何,且让我卖个关子。

    郝将军跟盖吉将军烦恼的是更高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有制海权的英军应该选择水道纵横的纽约为主攻,而非困守在被陆地包围的波士顿,郝将军位高权重,但是在英国严格的层层阶级体系下,他也不能擅作主张,只能把提案往大西洋的另一端送,等到英国国王批准,命令再送回来,已经是冬天了,于是郝将军只能准备过冬,等春天再出发。

    而老是与郝将军唱反调的柯林顿,在一月也奉命离开,率一只别动部队往南行动,柯林顿乐得离开郝将军,而在他离开后,就更没有人会向郝将军献上逆耳忠言了。

    老是与郝将军唱反调的柯林顿将军,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老是与郝将军唱反调的柯林顿将军,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围城的另一边,华盛顿的部队也在辛苦过冬,但是华盛顿却与郝将军完全相反,他急于想发动一场攻势。

    华盛顿打从心底不信任手下那批连基本纪律都没有的民兵,他一直觉得再这样待下去,民兵不是因为太不卫生全挂病号,就是会自己瓦解,因此急于行动,凛冬让波士顿附近海面开始结冰,让华盛顿觉得是大好机会,若冰层结得够厚,他可以越过冰层突袭波士顿。

    华盛顿对这个想法热衷到看不清事实:以训练未成的民兵,奇缺的火药,进攻防御工事严密的波士顿城市,必然遭到全军覆没的下场。若是华盛顿真的这么做,大陆军将不复存在,邦克丘以来的独立大业也将化为泡影,美国搞不好现在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

    格林当时正因黄疸重病,他听到华盛顿的想法时,担心的不得了:「成功了,不堪设想(很可能是如英军在邦克丘上的惨胜),失败了,更不堪设想。」

    但是大陆军的文化与英军完全不同,民兵的军官都是民兵自己选出来的,因此大陆军自创立起就有由下而上的民主文化,这带来一些问题,如华盛顿发现很难贯彻军纪,但在此时,民主展现了她巨大的优势。

    身为一个如此民主体系下的指挥官,华盛顿也秉持着民主的精神决定战术,他不像郝将军一样专断独行,而是请来高阶军官,召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提案讨论,而高阶军官们不像英军的盖吉与伯哥因将军那样对位高权重的人无条件支持,反而是人人坚持华盛顿的馊主意不可行,华盛顿连开四次军事会议,每次提案都被否决,于是没有做出自杀式攻击的愚行,民主拯救了美国。

    华盛顿事后抱怨他的麾下军官竟然认为他的计画太危险,但他也很有风度的自省:「或许是我受不了现下的处境,以致于行事流于鲁莽。」

    而上下平等,由下而上的讯息传达,也对大陆军产生莫大助益,前几篇提到八指「胖弟」诺克斯,在波士顿大屠杀时是书店店员,后来成为老板,在波士顿围城前夕,他逃离波士顿,加入围城的民兵,结果他的书店遭抢劫一空,诺克斯在民兵中没有任何职位,不过却在邦克丘上协助指挥炮击,以及依他自学而来的知识指挥建筑防御工事,华盛顿到任后对诺克斯的贡献印象深刻,约翰·亚当斯才为八指胖弟争取了上校的职位。

    当时,盖吉将军曾在法印战争中奋战过的加希隆堡,后来英军占领后改名为泰孔德罗加堡,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夕,只有不到80人驻守,被殖民地民兵轻松拿下,泰孔德罗加堡里头虽然驻军不多,却拥有大大小小180门火炮,诺克斯向华盛顿提议,应该把这批火炮运来波士顿,可发挥决定性的影响力。

    泰孔德罗加堡现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泰孔德罗加堡现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由上而下体系的英军中,贵为将军的柯林顿都还人微言轻,保王党的意见更被当耳边风,民主的大陆军风气完全不同,本来什么都不是的诺克斯,竟可「上达天听」直接向华盛顿提出作战方案,还获得采纳。

    诺克斯亲自负责这次搬运任务,带着火炮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渡过冰封河流,当他带着大批火炮抵达,无疑让华盛顿和所有美军都吞了一颗定心丸。

    诺克斯的火炮大行军,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诺克斯的火炮大行军,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第四次军事会议中,高层将领的决议是应占领一个重要战略要地,吸引英军来抢夺,以重现邦克丘之役,如今有了火炮,这个决议就能执行了,华盛顿选定目标,毫无意外的,就是保王党念兹在兹,再三跟英军警告,却老是被英军当耳边风,被用有万全对策、绝对安全的说词敷衍的多切斯特高地。

    不过华盛顿又碰到另一个困难,凛冬让大地封冻,多切斯特高地上的土壤,现在冻得比石头还硬,根本无法挖掘工事,这时,又是由下而上的意见发挥了神助,以色列·普特南将军的侄子,鲁法思·普特南,只是个中校,他无意间在书上翻到一个新概念:事先组好框架,搬到定位后,塞满干草与柴堆,就能迅雷不及掩耳的盖起防御工事。

    鲁法思·普特南并不需要透过普特南将军转达意见,他直接向上级提议,他的长官立即把他的意见转告诺克斯,诺克斯告知华盛顿后,他立即采纳,并且又「加码」:要士兵在大桶子里装满土,放在工事前,可增加防护,还能推下去砸伤敌军。

    翻书找到新技术的鲁法思·普特南,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翻书找到新技术的鲁法思·普特南,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大陆军忙碌了起来,华盛顿密集筹备一切,他们的行动很快就传到保王党的耳中,保王党再度向英军警告「叛军」打算从多切斯特高地炮击波士顿,但是英军嗤之以鼻,再度保证有万全的对策,毫不在意的把保王党打发走。

    三月四日,大陆军准备就绪,在炮火掩护下连夜行动,把大炮与组好的框架搬上山,隔天正是波士顿大屠杀的六周年,当英军一觉醒来,赫然发现本来空无一物的多切斯特高地上凭空多出一座堡垒,里头还有无数大炮,不仅可居高临下轰击波士顿城内,还能威胁进出的船只。

    英军被这种「天降神迹」吓得不知所措,郝将军惊呼:「这些家伙一个晚上竟能完成我部队超过三个月才能完成的事。」讽刺的是,鲁法斯所看的书,其实是英国着作,约翰·穆勒所着的《穆勒野战工事》(Muller’s Field Engineer),郝将军却对此一无所知,不知早有自己人提出这样的新技术。

    先前保证的万全对策呢?根本没有对策,郝将军原先命令突击多切斯特高地,但稍后理解那是华盛顿的陷阱,正面进攻拥有大量火炮的阵地,会让英军全军覆没。然而若不拿下多切斯特高地,上头的大炮持续炮轰波士顿,只能打不还手不说,连海军也因为海域在多切斯特高地大炮射程内,不敢再靠近,补给断绝,英军成了瓮中之鳖。

    郝将军别无选择,只能全面撤离波士顿。那些相信英军,因而站在英军这方留在城内,又信任英军有万全准备,一定会保护他们的保王党,现在不知该何去何从,留下来是死路一条,但离开波士顿,也代表他们丧失了所有的资产。

    决定离开的,只能挤上为数不多的船只,再有地位的人也得跟36个人共用船舱,男男女女,不论老小,有地位的人或是军官情妇,全部被迫像猪仔一样挤在地板上。

    决定留下的,则面临「打砸抢」,郝将军严令交出所有可能为「叛军」所用的物资,没收行动很快演变成全面性的抢劫。保王党们身败名裂,一切的罪魁祸首:郝将军,却仍然过着将军的悠闲生活,并且将继续领军与华盛顿作战。

    三月十八日,华盛顿骑马进入波士顿巡视,大陆军兵不血刃就收回郝将军原本认为不可能沦陷的波士顿,消息传出,全殖民地简直疯狂,华盛顿成为全民英雄,派恩《常识》中保证美国能战胜英国,更彷佛得到了立即证实,独立运动的士气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峰。

    (待续)

    原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国的诞生之十六:一夜收复波士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rv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