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意: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朱子曰,“言由不为世用,故得以习于艺而通之。”因为一身的能力没有人欣赏没有地方发挥,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技艺上。
孔子心性上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他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却也不见颓废与失望,他转而精心打磨自己。《圣经》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人生是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的,人在社会中就得有一定的适应性,变不利为有利,什么情况下都尽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灰心,坦然走自己的路。
明代张居正也说,“按此章太宰之言与达巷党人之言相似。孔子一则以执御自居,一则以多能为鄙,固皆自谦之词。其实圣学之要,不在于此。盖修己有大本大原,治天下有大经大法,自尧舜以至于孔子皆然,不以博学多能为急也。学圣人者宜详味乎斯言。”
说是孔子的自谦之词也好,说是他认为自己就是普通人也好,他在这里又强调了自己非生而知之的天才,上章他说自己的才能是因为年少家贫不得不学习的技艺用以立身,这章他说不为官吏所困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才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这一点同上章是同一口径的,他一方面是自谦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一方面他说自己博而无专能,一方面却也承认自己其实还是有很多可以一提的技艺在身的。这也说明了学问其实是来自于这些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得来的,在这过程中有所发现、领悟、提高。周而复始,终于达到了被人称为圣人的高度。
也颇有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艺与试不能并存,做人不能贪多,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专业的精进与仕途的发展往往会是一种矛盾的存在,想要完美兼顾还是挺困难的。
就如前一段看的冯骥才,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偏重点各有不同,其中近二十年在文学界消声匿迹,全身心投入民间文化遗产的这种保护之中。
被世人称颂并名扬海内外的苏轼,其实他还算是个意外,他也算被困在朝堂上了一辈子,却因不断地被贬谪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如果他一直在政治中心,后来会怎么样呢,还真是未知。
好象跑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