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

作者: 女公子的剑庐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22:44 被阅读0次

    ——【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稀缺》是一本用心理学来讲述经济学的书,给我们介绍了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的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它会俘获我们的大脑,导致其过度的关注稀缺的对象而失去正常的判断力。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稀缺是一切稀缺的根源;第二部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第三部分: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第一部分:稀缺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稀缺不仅仅是实质上的约束,也是一种心态,即“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稀缺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当中,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俘获他的注意力。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带来的唯一好处是专注,使我们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比如大学考试前一周的学习效率往往比这一个学期学到的东西都要多,但从长远来看,稀缺带来的损失远大于收益,比如保险,穷人基于自身的原因考虑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吃饭生活,而不会提前买入保险来保障自己的收益,一旦身体或工作遭受巨大变故,往往不能承担其损失。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认知带宽(cognitivebandwith)是有限的,而且越是处于稀缺状态的人稀缺状态越明显。其中一项有趣的研究是针对印度甘蔗农民的研究。这些农民每年会集中收割和出售全部甘蔗,在出售甘蔗前他们的钱基本消耗殆尽,但出售甘蔗后他们会马上拥有大量金钱。作者发现甘蔗农在收割出售甘蔗后的智商水平会比出出售甘蔗前高10%。

    另外稀缺会俘获大脑,并产生管窥效应(tunnelvision),使人们忽略基本的常识。美国的消防队员经常要面对紧急救火任务,并处于时间稀缺的状态。不过美国大量救火员的死亡原因并非烧伤或吸入致命气体,而是在出警的过程中因为忘记带安全带而被甩出高速运行的救火车摔死——时间稀缺使受过大量训练的救火员忘记了最基本的生存常识。

    所以,贫穷作为一种典型的稀缺,会让穷人无法自拔。某些精神上的美好品质(耐心、忍耐力),往往也与他们并不很近。

    第二部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第一部分用了各种故事讲了稀缺是造成一些稀缺的根本原因,这一部分则具体介绍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也就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陷入了稀缺陷阱(scarcity trap)。作者研究了印度一个集贸市场的小商贩行为偏差,这些小商贩每天会从批发商获得1000卢布价值的货物,并在市场上以1100卢布卖出;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数小商贩会选择赊购这些1000卢布的货物,并在每天卖出后还给批发商1050卢布——日息达到5%!这些贫困的小商贩为了保持1000卢布的信用额度,他们每年需要支付18250卢布,年化利率高达1825%。而在中国和美国,大量的穷人都会通过高息的现金贷(payday loan)解决眼下的稀缺,而代价则是在未来陷入更大的稀缺。

    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该拥有的更少。逃离稀缺陷阱需要为重要并不紧急的事制定计划。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但这恰恰是穷人欠缺的。因为不断进行自我控制时,自我控制力很可能被消弱。稀缺陷阱难以逃离的核心在于余闲的缺乏。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突发事件)都会威胁到生存在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只能任其摆布。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专家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穷人做家长时更加不称职。他们对孩子更严厉,感情上也更加疏远,更容易将自身的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你会发现,越穷的地方越不会注重教育,比如电视《春草》,不是不愿意让孩子去接受教育而是权衡利弊之下,因为资源短缺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穷人不仅缺钱,也缺带宽。带宽负担过重会让人更容易忘事,工作效率会更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减弱。带宽负担也许是导致穷人缺乏技能的原因之一。穷人更难以学习社交技巧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稀缺对应的状态是余闲(slack),是我们在拥有大量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下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作者认为,改变心态是逃离稀缺的唯一途径。

    第三部分: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在讲了怎么造成稀缺的问题(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后,最后一部分讲怎么改变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就是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做长远打算,稀缺对应的状态是余闲(slack),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使用能够尽量占用较少带宽的方式,确保余闲的存在,比如谷歌鼓励员工用20%的时间用来创新等等。所以规划和管理好带宽,在做某件事之前做好时间管理,就可以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tc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