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论语》10

《论语》10

作者: 读书的你我 | 来源:发表于2021-10-04 17:26 被阅读0次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本节是通过子禽与子贡的问答,从侧面反映出了孔圣光辉的人格;子贡对孔圣的评价中,带有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意,却也客观地道出了孔圣修养境界的高低;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是儒家做人做事的精要所在,孔圣也是基于此才取信于各诸侯国的

温是指温和,因为孔圣心地柔和,令身边的人能够感觉到他的平易近人,让身边的人觉得很舒服,很温和;良是指心地善良,孔圣一生所追求、所实践的就是一个仁字,以仁爱存心,所以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关怀、帮助、照顾一切众生;恭是指对内要能严肃、谨慎,而对外要能敬人、敬事、敬物;俭是指节约、节俭,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所以孔圣俭以养德,处处节约;让是指谦逊、谦让、礼让,不与人争,于世无求

所以孔圣用这五种圣德去跟人交往,自然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爱戴,甚至是君王都十分信任,敬重他,政事也都向他请教,如《论语》中,很多君王诸侯大夫都向他问政,敢于推心置腹的向他请问,所以子贡才会说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所以说:世间一切得失祸福,皆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故君子求诸己,不愿乎其外,世间人一切的得失祸福,都是有因果报应,自作自受,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孔圣之所以能够到每个地方得到别人的爱戴、尊敬、信任,是因为他自身的修养,如果没有温良恭俭让的德行,对人不能温和,自然就不会受别人所爱戴;对人心里、心地不善良,自然就不会被被别人所相信,信任;对人不恭敬,自然就不会被别人所敬重;自己生活不能节俭,自然就不会被别人所帮助;不能够礼让,自然就不会被别人所给与,所以君子求诸己,而不求诸人,凡事都是反求诸己,不向外去驰求

相关文章

  • 开启自己的悦读时光

    《论语》 我们每天花10-20分钟读论语的内容。论语有20章的内容。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没有读书,没有读论语。我每...

  • Tiffany的论语笔记 1

    2016年10月,开始读《论语》,第一批读的书有杨伯峻《论语译注》,《辜鸿铭讲论语》,南怀瑾《论语别裁》。三位先生...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屏声敛息 释义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原文 《论语·乡党》(10·3):“摄齐升堂,鞠躬...

  • 正解《论语》第二十:知时而动,如鸟!——《论语·乡党篇第十》 一

    正解《论语》第二十:知时而动,如鸟!——《论语·乡党篇第十》 一八 2017-10-09华世国学名嘉汇 《论语·乡...

  • 10《论语》

    01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我的认识,一种虔诚. 02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

  • 10《论语》

    01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我的认识,孔子此时的哀叹. 02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

  • 论语-10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是有界限的,一块一块,分得清清楚楚;“比”是两个人步调一致,相向而行...

  • 《论语》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

  • 论语10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高深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难以和他谈...

  •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贯通137

    《论语》上半部共10篇,阐述孔子的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属于“理”的部分;《论语》下半部也是10篇,阐述孔子思想的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ug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