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人士的5个秘密:如何每天高效输出?

高效人士的5个秘密:如何每天高效输出?

作者: 白日梦与诗 | 来源:发表于2023-04-15 18:23 被阅读0次

    最近两周,我每天都会坚持听一本书书并输出一篇“精美”的笔记。

    我是如何做到的?

    先说说我是如何听书的——

    1)我先用iPad听一遍,边听边划线,把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都划一下。

    (其实,这时候我听书是比较困的,脑子记不住太多)

    2)找出大块的时间,做笔记。

    做笔记的时候,自然是需要重新读文稿的,这就像相当于第二次学习。

    3)做完笔记以后,照着笔记回顾内容,看看能不能串联起这本书。

    这就是第三次学习。

    听起来很枯燥且繁琐是吧,我相信多数人是做不到的。

    1.

    在我看来,知道要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

    这其实就是黄金圈思维,先思考WHY,“以终为始”。

    稻盛和夫之前说过“心想事成”的重点在于“想”,你需要不断思考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找到你的动机。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就是企业的愿景。

    拿听书举例,

    我在听书之前就已经预想了这件事的“结果”。

    1、从个人成长的角度

    1)书中的概念、模型、方法、案例都可以纳入我的知识体系框架,充实我的知识体系。

    2)通过学习精华的知识分享,可以让我获得新的认知并改变旧有认知。学到的方法,可以改变我的行为。

    3)方便我之后阅读原著的时候更高效、深刻。

    💡人的大脑对于信息的接收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可预知性。

    2、从人际关系的角度

    1)我可以将我学到的知识、思考、经历和他人分享,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2)如果别人没时间阅读书籍,同时又对某本书感兴趣,就可以通过我的笔记,快速get到某本书的价值,这是在帮助对方节省时间。

    💡事实上,人脉的本质是平等的价值兑换,这件事的重点在于,你能为他人提供多少价值。

    3、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

    我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结合我过往的思考和知识,重新加工输出推文。

    4、从商业的角度

    我每一篇笔记,会同步分享的社群、知识星球、博客等平台,其实是将一份时间出售了多次。

    每一篇笔记都是一个小的作品,而所有笔记汇总到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大的作品。

    这份作品具有传播性,识别度,自带背书,其实就是一个品牌。

    品牌意味着用户的偏好,可以降低溢价。

    ... ...诸如此类,如果你能在做一件事之前,尽可能的想到这件事做成的好处,你自然会动机十足。

    不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至少问自己3个WHY。

    前两年我花了打开的时间,研究了「知识管理」的底层逻辑📚,

    并搭建了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和方法。

    对知识管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绝对能帮你系统的搞懂知识管理,你千万不能错过!》

    知识管理本质上就是「输入-加工-输出」的闭环,这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对待信息的获取也分为三个阶段:了解-熟悉-掌握。

    但是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元认知错觉,我们会把刚刚「了解」的内容,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

    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掌握。

    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为未知”。

    意思是,没有知道但是做不到的人,知道但是做不到,其实还是不知道。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输入、加工越困难,输出反而越简单。

    如果你想做到高效输出,那你一定要学会“高效输入”和“高效加工”,所以做笔记是很重要的。

    光有动机,还是不够的,因为动机往往容易掉链子(很可能今天想做,明天就不想了)。

    所以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做到“高效输出”,即HOW?

    最重要的,是先为自己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人依靠系统,往往会更容易坚持下去。

    2.

    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听书的良性循环系统✈️——

    每日听书并输出笔记,自然而然能收获反馈。

    这个反馈分为两部分,内在反馈和外部反馈,

    1)外部反馈就是别人的点赞、夸奖,
    2)内部的反馈就是我把听书笔记当成了作品统一归档到我的博客,笔记越多网站越丰富

    收获反馈以后,就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进而就更有动力去听书。

    这样一来,听的书越来越多,动力也会越来越强,就进入了自我增强的循环。

    3.

    那么,如何有效的构建这个循环系统?

    🤔 我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和思考——

    1、主动增加「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就是一个在一件事投入越多,越难抽离开来。

    我每天会在各个社群分享我的读书笔记,

    在我的小群里分享听书资源,

    并同步更新知识星球,每周也会发个朋友圈汇总笔记。

    这些行为,就是在不断的增加沉没成本。

    我都已经听完15本了,干嘛要放弃?

    这么多人盯着我呢,都已经做出承诺了,放弃多丢人?

    2、努力构建「环境场」

    所谓“环境场”,指的是包含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能够激发特定的行为。

    简单来讲,在图书馆学习一定比在床上学习好。

    放在社群来讲,一堆人学习比一个人独自学习效果好的多。

    3、借助角色定位

    这里用到的是“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模型”,

    你先思考你是谁,你就能把自己放到这个位置上行事。

    我这样定义我自己:

    • 知识管理博主

    • 人生导师

    • 优质付费社群的群主

    • 部分小伙伴的榜样

    • 终身学习成长者

    把自己放到角色上去行事,你更容易认真对待。

    4、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分清事实和感受

    (事实上多数人分不清事实和感受)

    事实比感受更有说服力,

    感受是:今天很疲惫,心情不好,不想再听书了。

    事实是:你昨天听书了并输出笔记了,前天也做到了。

    5、用你熟悉的方式输出笔记

    先不要想着迭代你的工具和笔记内容,

    先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迭代优化它。

    至于,为什么用画图的形式做笔记?

    这本身就是个创造的过程,我在画图的时候,调用的「慢系统」,需要思考,需要创造,自然就不困了。

    而且一张图能够说明的信息,远远大于「线性笔记」,同时增加了必要难度。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知识地图是对信息的「组块」和「重构」。

    每张图做完就是一个“作品”,好看的东西大家都喜欢。

    每张图都可以无限分享,当100个这样的图,放在一起,你说效果会如何?(我肯定很开心)

    这就是品牌背书呀,我自己想到这一点也有学习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人士的5个秘密:如何每天高效输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vx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