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五福星》系列,已经成为喜剧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其中几位主演的名字特别有意思,有犀牛皮、鸡骨草、鹧鸪菜、罗汉果、大生地等。
当时看的时候,这些名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有好几种都是南方特别是两广地区经常喝的凉茶。
其中大生地中的“生地”就是生地黄。
地黄是一味很有名的药材,可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鲜地黄就是刚挖出来的地黄根,呈白黄色,里面有汁液,它能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
在治疗吐血等外感病时,往往会用鲜地黄清热、滋阴、除邪气。清代很多医家擅用鲜地黄,但如今保鲜技术强了,反而很难买到它。
生地黄是把鲜地黄晒干而成的,这个平时用得比较多。它的主要作用是滋阴凉血。
熟地黄是把鲜地黄经过九蒸九晒的炮制之后得到的。
这时它的药性就从偏凉变成偏温。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传统的九蒸九晒,蒸要用黄酒来蒸,晒是在太阳底下晒。
地黄的道地产地在河南焦作的温县,古代叫怀庆府。地黄是这里的四大怀药之一。
在滋补肾精的药材排名中,如果熟地算作第二,没有其它的药敢称第一。
六味地黄丸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熟地,再配上山药、山萸肉来补肝、脾、肾三脏。再配点泻的药,一共六味药,其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的成分就是熟地。
历代医家中,用熟地用得最好的莫过于明代的张景岳,他被人称为“张熟地”。
他用熟地的起步价都是50克以上。例如他创制的镇阴煎,就是重用熟地,大补肾阴。
他认为人在身体虚的时候必须用熟地补足正气,这样人才能抵抗病邪。
地黄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好东西。
所谓药食同源,就是既能在患病时把它当药吃,药到病除、远离病痛;又能在平常把它当饭吃,强身健体、补寿益年。
地黄可以用来炖汤喝。两广地区,夏天经常煲的生地熟地龙骨汤,还有作者推荐过的当归熟地羊肉汤,都有地黄这味药。
放了地黄后,熬出的汤,色泽黑亮,喝着有股丝丝的甜爽。喝完汤,剩下的生地、熟地也可以吃掉,嚼着有些像果脯,也有些甜味。
熟地性滋腻,煲汤时一定要时间久一些。如果煲的时间不够长,喝了会腹泻。
有次煮的羊肉汤里放了熟地,喝完后就有些拉肚子。后来想一想,可能就是熬的时间不够长。
之后都是熬煮一个半小时左右,把熟地的药性完全化开,喝完就不会拉肚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