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人性根本的三种改过方法
我们平时做事不成功,肯定是哪里有错,这种错我们也称之为“过”,因为有过错才导致不成功,没有过错是不可能不成功的,所以把过改了,事情也就成了,就这么简单。
要说如何改过,方法还真的不少,最简单的就是“有错就改”,但这种方法效果往往不佳,因为没有在错误上吃过大亏,受过大苦,遭过大难的人,是很少能从根本上改错的,这是人性使然。人只有真正痛了、苦了、难了,才会从内心真正发现自己错了,但时间不能倒流,此时悔之已晚,犯错应该承担的后果已经显现,等于先挨打后知错——此时损失已经造成,后果已经注定,没办法的。因此最好的,是与其事后知错,不如事前明理,那样就会少犯很多错误。而“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本上的发心错误,一种是行动上的方法错误。在这里,编者强调,两者都要改,改了保证成功,不改,老路必然继续。
事前明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学习《善学》的菩萨畏因,凡人怕果论,让自己做事情开始就通过发心、方向、方法、策略、用人等处知晓成败的法门,另一个就是本篇讲述的内容。
原书第二篇《改过之法》,专门讲述如何改过。文章中给了三种改过的方法,阐述了改过的好处并要求持续精进,又列举了有“过”不知又不改的几种特征,同时在改过之法上举例做了说明,篇幅不大却很是生动深入,在劝世方面非常实用。
特别说明,原书讲的是内心思,是根本,编者在这里再加一下外心思,是辅助。
改过之三心,分别为羞耻心、畏惧心和勇敢心,这三点能做到,就能让自己在一生做事时,尤其是做重大决策时,最大限度的避免错误,从而减少失误。
先说羞耻心。原文讲“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从做事角度讲,羞耻心分两种,一种事情本身是善是恶,善事做起来自然光明正大,而恶事就会畏畏缩缩,不敢见光,恐怕被人知道了丢人现眼。第二如果要做的这件事本身是善的,或者无所谓善恶的,那就深入一步想一下后果,要是办成了当然受人夸赞,要是办不成或者失败了,身边那些小人就会笑话,师长就会指责,家人就会伤心。所以,此时要做两件事,第一保证自己做的是善事,第二就是要下决心,不干则已,干就把这件事干到尽善尽美,止于至善,并且秉承善作善成、善始善终的原则,让自己有计划有步骤的把事情做完,这等于是另外一种监督。如此羞耻心一确定,办事怎么会不成功呢!
其次是畏惧心。原文是“天地在上,gui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gui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是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大概意思是将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直截了当。这里的畏惧增加一条,那就是万一事情失败,后果会很严重,损失很大,很丢人,甚至坐牢赔钱。出于这种畏惧心,就会在做事情上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处处提防,这样做事情,失败的概率自然下降,想不成功都难。
最后是勇敢心。这就简单了,按照原文所说,多是因为因循退缩,编者要说的,是你连认错改错都不怕,脸面都敢揭下,别的还有什么怕的。人能做到这一点,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哈哈,好一个内外三心,内外结合,前者致因,后者致果,因果呼应,其效果绝对甚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