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宗教浅平快遇到信仰高级黑
——教会反智现状速写
我渴望稍微明白祢的真理,就是我的心已经相信和爱慕的。我渴望明白并不是为了使自己相信,而是我确实相信,叫我好能明白。此外,我深信,除非我是确实相信,否则我必不能明白。
——安瑟伦
按:
短想与随感,写于三年前,随着观察体验日深,尤其近段诸多人事,形态虽不同,实质却相通,更强烈印证了当初的思忖,也加增了灵里的负担。遂增补些许,既是对一些人与事的回应,也藉之以自警,以共勉。诚然,于我自身,蒙神保守,有些问题得以避免,有的偏差得以归正,然此情此景,并不愿自外于肢体中的缺欠与不体面,因而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天路难行,旧人顽固,软弱时虽有刚强,平安中亦有战兢。更何况,若论幽僻处的罪愆,谁又敢摘清自己,轻弹轻唱。
我所祈求的,是神使我动机清洁,不为彰显自己的不同,不为肢体间分门别类,只为基督,为教会。愿祂监察,使“这嘱咐的目的是出于爱;这爱是发自纯洁的心、无愧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提摩太前书 1:5 新译本)
如今教会面临这样的光景——
我们躲进人云亦云的庸碌见解中,回避对实质问题的分辨与思索。
我们喜欢似是而非的归纳和立竿见影的应用,却在“尽心、尽性、尽意(mind)爱主你的神”之最大诫命(太22:37-38)面前,拒绝为真理献上头脑(mind)和耐心。
我们不是自作全知全能指点江山,就是躲进教会成一统,两耳不闻世间事。
我们不是自以为有权柄审判他人,就是畏畏缩缩害怕得罪人。
我们似乎明白要用诚实、爱心、忍耐服侍人,却常常忘了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有基督生命的仁爱拒绝张狂,却也是在谦卑中,拒绝将真理糊弄打折。
我们似乎不看重感受,用自以为是的方式爱弟兄爱邻舍,重视给予的结果,忽略给予的动机和态度,忽略对方是与自己习惯、性情和处境不同的人,无意中造成伤害。
我们似乎又太看重感受,高举感受,不愿听扎心的讲道,只想精神按摩,在团体中寻求自我认同,时时比较,恶意揣测。
我们不经意间促成了一种感受型宗教,一种后现代的、道德主义的,“以治疗为本的自然神论 ”( Michael Horton)。当“感受”成为政治正确,玻璃心就是硬道理,结果便是:对于个体,无法凭爱心说诚实话;对于群体,难辨方向与好歹,成为一群缺乏教会观和真理装备的散兵游勇。
我们要么轻视处境,轻视情感和经验,让教义变成冰冷僵化的教条,以传统的名义走律法主义,说着正确而属灵的话,却没有人味。
我们要么对教义不屑一顾,忽略初代教父和历代圣徒的教导与劝勉,“我的信仰上帝做主”,实质上是“我做主”。我的感觉不可冒犯,弟兄姊妹不得冒犯我,牧师长老不得冒犯我,路德加尔文不得冒犯我,要理问答不得冒犯我,上帝的话语更不得冒犯我。
我们似乎知道要“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徒17:11)”,却不愿负真理的轭,只想躺在反智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安慰里,做平安的幻梦。
我们晓得不可批评弟兄论断弟兄(雅4:11),却“宽容”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至于回避一切必要的争论,连撇开具体人的现象反思和神学探讨,也设为禁区。
我们要么不看重关系,把观点输赢与自身价值和地位捆绑,把所谓的对错和立场看得高于在基督里的生命,轻视彼此相爱的诫命。甚至为了维护自己所认同的权威,不惜口不择言。时时相杀,刻薄以待,却以为那是出于爱。
我们要么太看重关系,甚至视关系高于一切,所谓的关系成为偶像,成为一种新型宗教。在这种宗教里,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了好坏是非的标准,或者干脆因为不可企及,而否认存在标准。
我们走在这样两座诡异的独木桥上:在不重要、不紧要的问题上,注入太多个人感受和血气的争竞,宁可牺牲关系、撕裂肢体,也要维护自我的立场和观点。另一面,在重要的、或看似不重要却无法回避的问题上,又太善于理中客、打太极,判思想为不属灵,看原则为虚空,视神学为洪水猛兽,高举关系,轻言合一,抹煞真实的疑惑和关键的分歧。
我们总说应当一无挂虑,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所要的告诉神(腓 4:6),然而我们一面只挂虑自己一亩三分地,注目一己得失,信个人主义的福音,对有形教会和普世教会缺乏担当,一面却对凑人头式的、明星大腕云集的宣教布道趋之若鹜反思阙如。
我们要么不读圣经,却追捧从文史哲到经政管的众多书单。或即便真读书都算不错,我们大部分人的心智,被掳于微博,被掳于公众号和朋友圈,被掳于消费文化和快餐读物。
我们要么只读圣经,高举所谓的圣经权威,质疑一切“人的著作”,美其名曰保守,却免不了另立权威,用自己的意愿强解经文,或不求甚解,虚浮滥用圣经原则,视三一上帝护理下的两千年教会史为无物,视信经与信条为废纸。
我们要么以论道为由,绕开行道的艰难和挑战,以此作为灵命停滞的借口,重圣言,轻圣灵,言语无爱,动辄得咎,如鸣锣响钹,见证苍白。
我们要么以行道为据,回避对道的思索和对伪装成道的一切思潮和事物的分辨。把“活出信仰”挂嘴边,忽略信仰的内涵与实质,不知警醒辨别诸灵,只愿摸石过河偏行己路。
我们在一种崇尚自信的自恋主义文化中成长,凭自我感觉判断与神的关系,罔顾人的自我感觉之不可靠,罔顾罪人良知与理性已被玷污的事实。
我们以为已经有了“敬虔生命”的传统且如此便足够了,却不知圣灵是真理的灵(约14:17),不重视神纯正话语的规模(提后1:13);许多人虽“对神大发热心”,却不是按着真知识(罗 10:2),更可悲者,言必称上帝,却不知所信的是谁(提后1:12)。
我们总说不与世俗为友,不要效法世界,却又不加分辨地追捧名牧名信徒,喜好拉名人作见证,让信理的真诚妥协于世俗的评议。
我们似乎明白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却巴望着仁政明君从天而降,幻想着被打压的“地下宗教”一夜之间变成国教。
我们怕被贴上“骄傲”“论断”“不顺服”的标签,因此不是沉默是金,就是人云亦云。
我们要么苛责,要么和稀泥。
我们为了感觉平安,放弃艰难的追寻,不惜消除信仰中深藏的奥秘和复杂的张力。我们以为如此便平衡中正了,却走向各式各样的偏离甚至极端而不自知。
我们还未做成神学上的理中客,就已化身宗教上的老好人。
我们还未活出所信的,就已成为信仰的高级黑。
我们这些看似对立的毛病,并非泾渭分明,两种病症也常发生在同一人身上。焦点只一个,所有的失焦只有程度区别,没有实质不同。自义有诸多表现,在人眼里或有美丑差异,但在神看来,同样面目可憎。
求主施恩,帮助我们,赐我们智慧与无伪的爱心,怜悯我们这些小信之人,并按着祂自己的心意兴起祂的教会。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译: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腓立比书 1:9-11)
Stella
2017.7.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