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上课的寻道之旅

作者: 风起林下 | 来源:发表于2023-03-07 16:40 被阅读0次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6期“寻”专题,文责自负。

给学生上《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讲最后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这个问题我还是没有讲好,应该是让学生去阐述他们的见解,给他们支架去解读苏轼的情绪的,是我个人操作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急于呈现答案,让学生完全跟着答案去走了。

应该让学生从哪些角度去聊这个问题呢?

从文本出发,下半阙的内容角度是应该读出消极吗?从苏轼和周瑜的对比,表面上看确实是巨大的差距,可实际情况是真的如此吗?他谈周瑜是嫉妒为主还是羡慕为主呢?这是要做区分的,这个区分才是我们解读苏轼的关键。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政治上的不得志,让苏轼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实现自己的只能寻求暂时的出世。在黄州赤壁前的苏轼已经四十五岁了,也有考证说这个时间点的苏轼四十七岁了,不过这不是我这节课关注的重点。我应该引导学生们关心的年逾不惑的苏轼对积贫积弱的大宋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理想抱负也非常明确,他亲眼见证了百姓之苦,想要说出青苗法之下的百姓并没有因为新政而获利,反而更深陷贫瘠之中,但无处也无法发声。词中有一句“人道是”,人们说这里曾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但苏轼清楚,这里并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可人们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怎样呢?苏轼不是无力去解释,而是对世俗庸人不屑一顾,就像是滚滚长江水东去,浪花都会淘洗出真正英雄,孰是孰非交给历史去验证,最终都会变成历史的陈迹“故垒”。

当苏轼站在黄州赤壁,面对着滚滚江水,在奔腾的浪花之中,他看到了无限江山,也看到了随着浪花飞逝的英雄豪杰。在这如潮水一般的名字中,他第一想到的是周瑜,我们必须要追问,为什么?他想到周瑜是为了嫉妒他吗?应该不是的,他想到周瑜是因为羡慕周瑜,羡慕周瑜年轻有为,生活幸福,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是人家的际遇,只能羡慕。历史上的周瑜是东吴名将,他容貌俊美、精通音律,《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与此同时,他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小乔更是姿貌绝伦。词作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足智多谋的儒将形象,更以小乔初嫁的情形来衬托周瑜的英姿雄才,可谓志得意满的风流英雄。或许这便是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苏子却偏偏选择周瑜的根本原因。

在羡慕之余有没有一丝嫉妒呢,应该有吧。首先是年轻有为,相较于34岁就指挥了赤壁之战的周瑜,此时的苏轼已经45岁了,不仅在官场宦海浮沉,没有多大建树,还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屈居于没有实权的团练副使之职,心中的愁苦与心酸不言而喻。诚然,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可以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生理想。然而,经历了一系列打击的苏轼对韶华不再、功业未就的苦闷更加沉重,忍不住一声长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本就令人无限感慨,何况还“早生”。一个

“早”字道尽了词人不愿、甚至不敢面对年老无为的残酷现实。

其次,苏轼真正仰慕的还有周瑜与孙策、孙权间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如果说周瑜有美人小乔相伴是人生幸事,那么苏轼也不甘居后,他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发妻,也有“知我者,唯有朝云也”的小妾。周瑜以出众才华先后受知于孙策和孙权两兄弟,他不仅少与孙策交好,还是连襟关系,这样的君臣关系令多少文士羡慕。而同样少年成名、风流倜傥的苏轼,虽满怀报国志,无奈因性格耿介直率,屡屡不容于当权者,在新旧党争中成为了牺牲品,内心苦楚只能酿作一杯苦酒,祭奠江月。

可必须要承认这个嫉妒不是苏轼的全部,苏轼的格局不应该这么小,如果这样都要嫉妒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是苏轼了。

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应该引出苏轼其他的诗词来佐证他的为人,《前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在这些语句中词人是把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放在一起的,是要抛弃吾生,去追求长江这样永恒不变的事物的,只有这样的事物才是苏轼的追求。

更喜欢《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的苏轼,已经不被外物困扰,他已经超然物外了,所以很多人分析苏东坡都说:这一切得益于他本身乐观豁达的天性与儒释道文化精髓的浸润,儒家“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以及参禅修道的佛家做法在苏轼身上得以集中体现。在这些词作的佐证下,我们才能看清苏轼。

历史已经远去,我们只能在文字中揣摩苏轼的为人了。在我们,此时也只能相信文字中的苏轼是真实的苏轼。

教学还是有遗憾的,还是准备的不够充分,应该寻找更多的资料让我的课堂更充实一些。

当我的课堂反思告一个段落的时候,我好像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在寻找着课堂问题的一个答案,是在求解,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不是也在寻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

相关文章

  • 解灵的寻道求道之旅

    从小到大,内心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真正活过 一直以来活得像个机器人 我遵循着父母和这个社会的各种标准活着 我没有自己,...

  • 阿里向北,特别之旅

    阿里向北,是寻湖之旅, 是寻山之旅,是寻历史之旅…… 不管哪一种,都是一场特别之旅。 阿里在哪里? 西藏以西, 平...

  • 《悉达多 》:一首印度的诗

    这是一本能让人快速静下心来的书,讲的是印度的一位婆罗门之子——悉达多,不断向内寻求自我的探索之旅、寻道之旅,他出红...

  • 寻道

    寻道就是寻真,寻道就是寻源,寻道就是寻道。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北岛在《宣告》诗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在没有英雄的年...

  • 寻道

    生活中不断出现困惑 纠缠其中 难以清晰 每当静静的夜晚来临 一个人回归内心 总涌动着一种冲动 “找到真正的自己” ...

  • 寻道

    那一天我降临凡间 缤纷世界迷蒙了双眼 成长的岁月 光阴融化了纯真 红尘迷乱了心门 晓卧烟熏迷虚拟 三更酒醒戏粉黛 ...

  • 寻道

  • 寻道

  • 寻道

    寻着条道,抬脚便走。不必想路途多长,反正每一步都踏在地上。插上耳机听歌,看会随机到哪种心情,随便哼上几句,...

  • 寻道

    迷途深衍彼何为, 试问大道此命理。 本我尤在黯然泪, 道藏吾心哪时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次上课的寻道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yb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