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第一次见到贾宝玉时的心里旁白,缘份就是这样子的……
林英和弟弟回到家时,摘了点青菜,开始做饭。林英的奶奶罕有的走进厨房,寒暄几句,问了问大姨家的事,然后又调笑着试探地问林英“书元上大二了吧?他怎么刚从学校回来,就来接你们去他那了”,接着又说:“我听说他还老给你写信,他不会是喜欢你吧”?
林英被奶奶的问话惊到了。虽然跟两人走很得近,但在林英的心中表哥只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心灵向导而已。林英从来没有想过和表哥还能有除了朋友之外的其他关系?但林英毕竟是青春少女,当奶奶问到时,林英羞红了脸,辩解道:“奶奶你怎么说的呢?他只是我的表哥,平时也只是关心我们而已。你可别乱说了”。
林英不明白奶奶为什么会突然往那方面想,是因为那天看到表哥搂着自己的肩回来,还是因为表哥急急地来接,或是因为知道跟表哥频繁的通信?
但林英从小就是跟在表哥屁股后面长大的,更如况这几年父母不在家,表哥的照顾、关心自然又更多些。而且,经常一起出去,走在路上表哥都是搂着林英和弟弟的肩一边走一边聊天,只是弟弟总是活泼好动,拘不住。对林英来说,和表哥的这么相处,是再正常不过的啊,就是大姨也从来没有说过不妥。平常和表哥通信多,天南地北的什么都会聊,但从来没有涉及过男女情感方面问题……。
可能只是奶奶多心了!马上面升入三年级,林英也没有再揣摩他人心思的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中,林英已步入初中的冲刺阶段——初三年级!
进入三年级后,作业、工课明显加紧了很多:周考,月考,季度考,模拟考,还有每天的各种试卷……总结就是那句“一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而总座三年级教学楼,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加油鼓劲的大红标语:“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不经历风雨,怎能遇见彩虹”“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教室后的黑板报中,最显眼的,是每天都会减少一个数字的“毕业倒计时”时钟。课桌两侧的各种练习,试卷,课本总是要同学们比高似的,噌噌噌地往上——处无处不在的紧迫感和压力流淌在每个同学和老师的心中!
但林英觉得更有冲劲了,因为她早已有明确的目标——考上高中,然后上大学。其他的林英心理还是懵懂的。
在那一年的,林英经常和两三位同学约好,四点多就起来在学校的路灯读书,做练习。那时的夜又黑又冷,几个人却没有退缩过,她们都希望自己的足够努力,可以换取那张高中入学通知书!
上一次表哥来信,询问林英考虑好填报哪个中学没有,还详细的给林英介绍分析了几所排名比较靠前的高中:县城总共有七所高中,其中两所为近几年新增,只送过两三届毕业生。另外五所都是比较老牌的高中。而五所中学中,不论从师资力量,学校实力,还是本科上线率、重本率,又于表哥曾读过的虹桥高中(县二中)和县一中为居首。
虹桥中学在县郊,只高中部,但人数是所有高生部中人数最多的学校,特色为从每个乡镇中学选拔的学霸组成的——两个拔尖班(金字班),升本率主要来自这两个班。其余的都为平行班级。
县一中,位于县城中心区,是一所资历最老的中学,校内同时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的中学。高中主要对象为县城十几所初中的过线学生,和乡镇中学的一些优质生源,而且高中部只开十八个班:一个拔尖班,三个重点班,余下的都为平行普通班。
其实,进入初三前,学校组织前八十名去县一、二、三中参观学习过。那时林英就心中选定了县一中:林英喜欢那个种满白杨树,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学校!她已经为那排排齐整的白杨哨兵倾倒。而且一中的整体上本率虽然较二中略低些,但以林英当前的成绩推算,是进不了一中二中的拔尖班的,而进一中的重点班却能稳操胜券。
对林英报考一中的想法,表哥表示很支持赞同,他觉得林英长大了,学会了思考问题,分析利弊。表哥高中是二中的拔尖生,他不希望林英也进入拔尖班,表哥的原话是:那是拼尽血汗厮杀的战场。竞争的激烈和压力是无法言喻的,他不希望林英承受那么大压力。
“宁做鸡头,不为凤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