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第一次见到贾宝玉时的心里旁白,缘份就是这样子的……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几春秋。从林英记事起,经常见到的亲戚就是大姨一家。虽有几个姑姑,但她们来时都只去奶奶那吃过饭就回去,很少留宿,跟林爸林妈也不太亲近,只是寒暄家常几句而已。对林英也很少有亲热的关注。同是胞亲,和大姨家却不同。林英的外公外婆去世得早,留下两儿三女五个就显得更亲切些,且那时小姨刚结婚,小舅刚成年,大姨又是老大。凡事都会几个商量着,相互帮衬,特别是大姨家相住着也并不远。因此,田间的两季春秋收种:修整田梗,耕田,拔秧插秧,收割,晾晒……;山间的铲草松土,收茶子,榨油,挖笋,砍柴……基本都会在一起做。那时大表哥要帮忙,也可能年龄相差大些,所以林英都是跟着小表哥玩的。
早晨去放牛,牵着牛绳到周边的路上去放差就成。乡村小路两旁有的是葱葱郁郁,嫩绿嫩绿的草,那草好像吃不完似的——牛每天一吃而过,到次日到那,还是那么浓密茂盛,青翠欲滴。遇路窄处或有沟壑时,表哥总是紧紧牵着林英的手,尽心尽责的照顾着这个小妹妹;在宽阔无作物处,表哥会绑好牛绳,在周围的草丛里或不远的稻田抓来青蛙,逗林英玩——放到眼前的手掌慢慢松开,突然跳出一只青蛙,但没有被吓哭的声音,只有清朗的咯咯咯的笑声……。在初升的阳光下照耀着一头健壮的牛和两个不大不小的孩子,清翠无忧的笑语下,花儿小草在舞蹈,露珠们也在舞蹈。
可能太小了,林英对那时的记忆并不多,就是记得的也多是一段一段的片段,独这放牛的事却记得很清晰,就像是这画面被刻在了头脑中一样。
时光飞逝,弹指间,对无忧无虑的孩童来说,过得又更快些。当林英入小学时,小表哥已经是个十四岁的小伙子,正在镇中学上初二,成绩总是稳稳的在年级前一二名——勤奋好学,努力上进,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周末和假期,林英还是经常和小表哥在一起,一起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小表哥写作业,看小表哥和别的伙伴下象棋……。
也是那年的冬天,有个叫阿华年轻小伙要娶亲,来请姨妈帮忙作媒。众人故意玩笑逗林英:“英英嫁给阿华,好不好?”“好,我要嫁给阿华,我要嫁给阿华”谁知,正在吃饭的林英当即放下碗筷说。众人笑得前俯后仰。那阿华呢,羞得直说:“不要,不要”。林英一边说着“要嫁给阿华”,一边直奔向阿华。阿华吓得绕着饭桌跑了两圈就赶紧逃之夭夭……。林英竟气哭了,哇哇大哭着还是“要嫁给阿华”!小表哥过来哄。众人又说:“好了,好了,长大了嫁给书公子(小表哥叫书元)长大了嫁给书公子”。小表哥又羞得要跑,林英又哭着追小表哥“长大了要嫁给书公子,长大了就要嫁给书公子”。一边哭,一边不停地念叨,小表哥哥只好停下来,抱抱她的肩,随她说去……。后来,这件事经常被拿来说笑,一直到林英真正懂事,大家才慢慢不再提起。
那两年林英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清紧:林英上学,林英弟弟也4岁了,林爸原来的手工竹编业越来十萧条,甚至无人问津——靠原来的手工艺,已经难以维持家庭生计了。无法,林爸只能南下打工,以寻出路。那时,虽然很多沿海城市已开始发展,但总个镇子出去闯荡的人也是凤毛麟角。祖祖辈辈的农耕,门外不知如何,前途未卜。况且,没有一技傍身,甚至普通话也说不好……。
待续……
开花的青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