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无数的诗人、文学家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过对延安的热爱。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抒发对延安的热爱的呢?嗯,信天游,一种民歌形式。
民歌可以唱,也可以读,希望同学们首先能够好好读,要调动想象,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读出诗人的情感,看看诗人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抒发这种情感的。第一遍请大家放声读,边读边拿起手中的笔,画出你最喜欢的诗句,批注诗句的情感和表达形式上的独特之处——词语的精彩处或修辞的特别处。提醒一下,要批注得细一点,要圈、点、批、注,思考其独特处。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在情感和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自己豪迈、雄壮而富有情感的声音?
好,博雅组。你们在诵读的时候有意在“千万”处拉长声音,“不够”这个词语重读。在念到“头顶着蓝天大明镜”时,集体把右手挥向天空。这个小组的诵读有激情,有赏析,把自己的理解用声音展现出来了。他们率先发现了夸张、比喻、排比等独特的语言形式。还有没有其他小组继续展示?
你们为什么在读“三千六百天”的时候特地放慢速度拉长声音?三千六百天是几年?十年。那可不可以改成“说不尽这十年”?不可以,感觉三千六百天更多,也避免和前一句中的十年重复,更能突出作者赞美的无穷无尽。
第三组学生诵读“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一头扑在亲人怀”。)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回到延安后的激动兴奋喜悦之情。那老师要问这种激动心情是怎么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通过“迎”和“扑”这两个精彩的动词表现出来的。过河去迎,说明延安亲人迫不及待地去欢迎他们的到来。“扑”字说明激动到极点,因为太久没见了。还有“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中的“唱”“笑”“招”的动词,其实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从侧面表现作者的喜悦。~~
同学们的分享很精彩,朗读也韵味十足。是的,炽烈的情感更需要独特有力的语言形式来展现,这就是民歌的生命力,这就是《回延安》震撼我们的魅力所在。低下头,沉入字里行间,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发现民歌情感与形式奥秘的有心人。
也许,有些人觉得民歌已经落伍于时代,因此争相去追捧各种网络神曲。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民歌的历史根源、文化魅力、语言形式。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我们不仅仅要建设经济大国、军事强国,更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文
化自信,因为这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民歌,就是我们文化自信中的一部分!2016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谭维维演唱的陕西民歌《华
阴老腔一声喊》,不仅火遍中国,还让全世界都被中国民歌的魅力所震撼。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看能不能发现这种魅力来自于哪些形式上的奥秘?
嗯,你来说。好 多 的 排 比 啊,“ 喊 得 那 ……”“ 什 么 样的……”“咱盼了……”,让人听得热血沸腾。最激动人心的是第二节中“汉子的脊梁是最高的山,母亲的胸怀是最宽的川,故乡的田园是最美的土”,既是比喻又有夸张,一下子就把对故乡的人、故乡的土地的赞美淋漓尽致地吼出来了。还有大量的叠词。“金盘盘”“银弯弯”“蓝格莹莹”“金蛋蛋”,朗朗上口,唱起来也特好听。我觉得打动全中国全世界的还有歌词里独特的民俗景物:巨灵、华山、老龙、天河、黄土地,都是独有的中国符号。
是啊,要有中国气派,就要有中国民俗,更要有中国流传千年的民歌血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节课,我们从《回延安》开始,读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民歌,你收获了什么?①爱民歌,爱文学,从民歌中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②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民歌情感、形式上的奥秘!
是的,爱民歌,有文化上的自信,更学会如何去发掘其情感、形式上的奥秘。愿你们对民歌有爱,更懂得如何去爱!下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