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读书笔记|每周一本

作者: Lisa_yang | 来源:发表于2016-11-23 19:33 被阅读153次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得收益,引导人如何去接受不确定、波动性、随机性,如何通过微小的不断试错从而避免“黑天鹅”事件带来的损失,它不随大流并且启发了另类的思考方向。整体而言,本身是可以值得看一看的,是具有批判主义精神的一本哲理性的书,只是有些方面过于片面和激进化,但是作者的其批判性可以让人对当下现有事物多一些思考,少一些依赖,如过分医疗干预、对经济政治和数据等方面的过分依赖,透过现象去看本质,不要被当下一些看似很精彩的表象所迷惑,它开拓了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在过度信息化的社会,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声音的,一种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声音。

    本书一共分为七卷,每一卷都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与脆弱和反脆弱相关的理论或者观点、事件,本书的核心是: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者遭受损失。

    第一卷,作者提出列反脆弱的原型和概念,举了很多例子和场景来描述反脆弱的概念和作用,如通过达摩克利斯之剑、九头怪蛇、快递、米特拉达递式解毒法、冗余、压力强健骨骼、生物体和非生物体、进化和不可预测性、试错、创业者、英雄主义、经济体系等。从这些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反脆弱的概念的时候,作者也是表现除了自身的矛盾体和较极端的思想。作者推崇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自由式的发展,并且认为犯罪的人要比那些从没有犯过罪的人更可靠,这些都是较极端的,忽视了人事环境/社会的产物,忽略了计划、战略的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作者过于迷恋于一切都是随机性的概念,认为被安排的都是脆弱的,不具备反脆弱的作用,如小孩接受祖母的经验教训、课程、作业和咨询顾问、申请表、日程表等,如果没有历史的总结、计划的安排,我认为如果没有历史的总结、计划的安排,一切都是杂乱五章的,大自然并不能完全的去替我们安排生活的,而且历史也是倒退的并且无法前进的,这才是真的脆弱,才是真正的不具备反脆弱性。

    作者主张大自然才是反脆弱的专家,认为一切都应该按照大自然的随机性来走,却又讨厌大自然选择的冷酷,讨厌大自然的无情和不忠,这是自相矛盾的,同时是片面的,正如上面所说,大自然并不能完全的去替我们安排生活的,还是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里面的。

    本卷里,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反脆弱不是单单的具备韧性,而是脆弱的对立面,随机性的事物符合反脆弱的特征和概念。最后,作者反对极端恐怖主义中的英雄主义和对创业者(尤其是失败的创业者)的高度赞扬,我任务是很好的,也是积极有意义的。

    第二卷,作者从孪生兄弟约翰(大银行的人事部门任职)和乔治(出租车司机)的不同职业出发,描述了随机性是如何具有反脆弱性的。约翰是一家大银行的职员,收入清晰、稳定,但是很脆弱,这样的收入经不住大的冲击,随时都有可能变为零,易受“黑天鹅”事件的冲击而遭受大损失。而乔治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尽管每天承受不确定收入的波动性,却经得起非常大的冲击。作者引出集权大国类似于约翰的收入,而城邦制模式则犹如乔治的收入,系统中看到的波动性越多,其越不容易遭遇“黑天鹅”事件,这两种模式就犹如平均斯坦随机性和无法控制的极端斯坦的极端性。平均斯坦中包含很多变化,但都是温和式的变化和变动没有一个是跳跃性极端式的变化,而极端斯坦中平时变化的不多,是稳定的均衡的,但是一旦发生变化都是极端式、跳跃性、断崖式的变化,极端斯坦犹如重大的“火鸡”问题,火鸡表面“平静如水”,生活安逸美好,未来前景一片光明,但却会在哪一天被主人送上了美味的餐桌,这就是典型的“火鸡”问题遭遇的“黑天鹅”事件。

    由这些事件作者引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随机性,作者推崇城邦式的自下而上的管理,而非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自治市的管理风险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而成就了长期的稳定性。作者认为没有波动性就没有稳定性,偶尔内部小规模的战争会有利于更久的稳定,这样的观点作者认为同样适用于经济领域,因而作者反对过分的天真的干预。天真的干预易造成医源性损伤,这种干预耗尽了我们的精神和经济资源,当人们最迫切需要它们时却又无从寻找。作者要阐明的观点是,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干预,而是否定哪些存在不需要干预的情况下却进行过多的干预,当真正需要干预的时候却无法干预,表现得力不从心,这就是医源性损伤问题,如人体健康的时候不停的用药,当真正需要用药的时候又表现得药源紧缺。

    与此同时,作者反对对未来的过多的预测,尤其是经济层面,预测是脆弱的、站不住脚跟的,人永远无法知道未来的几年甚至更远经济领域会发生哪些变化/波动,预测会削弱反脆弱性,造成更大的“黑天鹅”事件。

    第二卷作者所举的例子中,都教已于理解和接受,偏见性和矛盾性不大,但是作者仍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的追求随机、自然和波动性。

    第三卷,在不知不觉中读完的,与前两卷相同,作者从人物的例子入手进一步阐明反脆弱的又一个层面。作者认为预测性的世界观是脆弱的,而非预测的才具有反脆弱性,主要代表是斯多葛学派的塞内加,其多次从非预测性的随机性中获得了机会以及财富。作者举的尼罗和盘子托尼的故事中,我更倾向于尼罗的方式,有知性、有智慧、富有社会责任感,同时不乏对脆弱事物中反脆弱的认识,但是作者所宣扬的塞内加的杠铃策略(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摒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的策略)过于武断,如作者认为在高风险的情况下,与其让飞机上的所有成员保持“谨慎的乐观”或任何其他态度,作者宁愿机务人员保持最大程度的乐观而飞行员保持最大程度的悲观甚至过度焦虑,我不赞成其做法或思想,这种做法风险性只会更好,有些偏极端了。

    第四卷,这一卷内容相对比较多、比较杂也比较难以理解,总体而言,作者主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观点:可选择性(选择权)、教育和财富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在这一卷上,作者的矛盾体体现得比较明显,同时也存在过于片面化和激进化。

    作者提出的反脆弱性的公式是:反脆弱性等于获得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也等于偏好波动性。任何选择如何赋予你的有利因素超过不利因素,那么就是反脆弱的矢量,当选择具备不利因素很小有利因素很多的时候,这是选择权,而且是近乎免费的选择权,具有了反脆弱的矢量属性,不确定性越大的时候,这种选择权就越有价值。选择权的一个属性是:它不关心评价结果,而只关心有利因素(因为不利因素并不会超过某一界限)。选择权=不对称性+理性,理性就是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的事物需要选择好的,即做出最好的选择。选择权不仅受益于可变性,也会从小成本的错误中受益。作者表明选择权就是反脆弱性的武器,它是可以替换知识的,在这一点上我不赞成。自由是终极选择权,这一句我倒是认为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其次在关于教育和财富的关系上,作者认为是财富带来了教育而不是教育带来了财富。这点上我不赞同,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如果其教育程度很低,则很难富裕起来。作者认为政府和大学在推动创新和发现方面的贡献非常少,原因除了令他们盲目的理性主义外,他们还总是喜欢寻找复杂的、耸人听闻、有新闻价值的、有故事性的、科学主义和宏伟的东西,作者认为大学能够创造财富、促进社会中有用知识的增长的观点是错误。作者还认为是财富的积累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而不是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就能提高国家的收入水平,认为课堂教育并不会带来财富,而是有钱之后人们才会接受教育,并且认为去学校上学非但没让人了解可选择性,反而会让人学会了无视可选择性。作者的这些观点都是激进的、片面的,教育乃富国之本,大学也是教授知识、传播知识的途径,越是教育落后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就越落后,从这个层面来说,教育是在间接的创造财富的。

    第三在关于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上,作者过分的渲染了实践的作用而极其的反对理论的作用。,如作者认为从祖母那里学到的智慧(依据实证经验的,因此也是科学的)要大大优于从商学院获得的经验,但是我们离我们的祖母越来越远了,这里与作者前面反对祖母的教授知识又大相矛盾了。作者反对计划、反对战略、反对学术,认为都是骗人的理论,没有经过实践来表明其正确性,并且认为这些理论者、研究者是失败的,历史就是由这些失败者来撰写的,因为实践者没有空去写历史。这点上作者过于片面,实践与理论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理论反过来也指导实践,这样历史经验才得以积累和记载,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向前进。

    总体而言,本卷中,作者的悲观情绪比较重,对社会现象更多的不满,偏离了反脆弱性的核心,走到一条模糊未知的位置上去了。

    第五卷,在关于非线性的例子或者描述上,有不少地方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如对脆弱性的事物的冲击,当负面变量或冲击变大的时候,即带来的损失会呈几何级数的增大,如地产业房利美,某一负面量增大的时候脆弱性增加,最后导致整个公司崩盘和破产,并且还危及了邻里。作者总结的规律是: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物的伤害是远高于一系列温和事件的伤害,当公司规模、城市规模、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的时候,伤害就会越来越多,边际收益越来越小,如城市拥堵、环境恶化、收益低下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但是在关于凹凸性效益的描述上不是很贴切,缺乏说服力,同时有点偷换概念,偷梁换柱的感觉。

    第六卷,主要讲了时间与脆弱性和医源损伤。在关于时间和脆弱性上,作者开篇就提出反脆弱性意味着旧的事物要胜过新的事物,而且是远胜新的事物,在这一点上不应该得以赞成的,不应用新旧事物去衡量是否具有脆弱性,而是其是否符合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是否有益于人类和社会。作者在关于时间与脆弱性的描述上,认为一项技术存活的时间越久其预期寿命就越长,如金字塔已经存在5700年,柏林墙仅存在12年,金字塔还会存在更长久的时间,在这方面我认为是正确的,并且也是赞成作者的观点的。但是作者反对那些对新生事物有狂热症的人,认为其是脆弱的,这点上我认为作者是片面的,历史需要那些有对新生事物狂热症的人,这样社会才会进步,只是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最终留下来的、经过淘汰的,才更具有反脆弱性,才能活得更久的时间。

    第二部分(21、22章),作者阐述的是关于医源损伤的阐述,作者的观点是我们生活在了药物滥用、药物过分干预的时代,医药公司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推荐医生开具越来越多的药物,即便是在我们健康或者仅仅只是有些小恙的情况下也被湮没在药物中,这是反自然的情况,是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恢复的,其破坏了我们免疫系统和再生系统,增强了其脆弱性,是不利于健康的。作者提出,医疗的干预更多的是放在必要的手术和必要的治疗上,优化资源结构和治疗水平,而不是出于对利益者的考虑去伤害社会的个人利益,在这方面上个人是比较赞成作者的观点的。

    第七卷,关于脆弱性和反脆弱性的伦理,是作者的收尾部分。这一卷,作者思想有点混乱和偏激,对社会、对政府、对科技、对人类过于悲观。有点反人类化、反历史化、反科技化、反进步化的意味在里面。我认为这一卷是本书中作者最不成功,或者最不好的一卷。

    不管如何,最后都要感谢作者能够在站在独立的个性化的角度来思考社会,能与当权者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并且能够对抗主流利益的权益者,勇气是可嘉的,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脆弱》读书笔记|每周一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dv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