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惩戒都必须以教育为最后目的,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而不是一种报复手段。——伯恩斯。
星期二,似乎比昨天轻松点,但又好像没有,依然忙的晕头转向,依然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瞧,大家讨论的多认真啊。如果我告诉你这根本就不是在上课,你肯定会奇怪那这又是在干什么。
下午的时候,我悄悄路过教室门口。无意间发现好几个孩子在开小差: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可他们却无心听课,一个劲儿地玩。旁边的班干部也没有管理,我站在窗外很是生气,特别想跑进去把这几个孩子狠狠批评一顿,可我也非常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
面对这种情况你又会怎么做呢?换作以前,我或许会等到下课后另外找这几个学生吧,然后跟他们说道说道。但今天我换了一种方法,让他们自己来惩罚自己。
“同学们,现在的我们已经六年级了,从某种程度来讲,李老师更多的是希望你们能自觉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我知道这不容易。你们还是会在课堂上讲话、会在课后追赶,甚至班干部也不管。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进行分团的原因了”
大家安安静静地在听我讲,或许他们在思考:这跟分团又有什么关系呢?
“全班45个人,每9个人一团,有一个团长,两个副团长,其他的是团员。如果你们9个人能够相互商量出、讨论出属于你们这个团的公约,并制定出相应的惩罚,举全团之力来相互监督,共同进步,那该多好啊”
等我说完,同学们就开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里是姜梓辰那个团队的九名同学。
这里是张子影团队的同学,大家都在发表意见:如果我不守规矩, 那就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惩罚我,张子影就把大家的意见写在了本子上。
“同学们,既然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公约,商定好的惩罚,那么也希望后面你们能真正的相互监督,能及时指出哪个同学违反了什么纪律,帮助他改正他的坏习惯。当然,这跟告状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是我们相互讨论出来的结果,这是我们商量好的决定,指出他犯的错是为了帮助他们”看同学们都讨论的差不多了,我跟孩子们解释到。(其实为什么有些班干部不管事,为什么有些团长不管事,有很大的成分是因为这个原因,怕同学们说他是告状。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如果谁说同学告状,我们就可以反过来说他说话不算话,讲好的约定、讲好的相互监督现在不算数了。)
这是姜梓辰和陈子轩团队讨论出来的各种约定。里面有一条很特殊的约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老李如果再吃宾狼,写一篇2000字的检讨。
关于这条约定的来历,我必须同大家讲讲。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约定这个约定那个,因为他们是孩子呢我们是大人,于是我们就认为他们必须遵守,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不公平。所以,我告诉孩子们:你们也可以给李老师指定约定,如果我做的不好,你们也可以惩罚我,这样就公平了。
张翔宇团队写的:李老师不准拍课桌,第一次50遍,第二次100遍,第三次150遍……这多详细啊,越看越像我们老师平常教育孩子,越看越像我们家长平常教育孩子。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能给孩子一个“惩罚自己”的机会,那我们“惩罚他们”的时候是否更容易接受?更具有教育意义?
老师要敢于接受自己的错误,给同学们做榜样,这样同学们就会有样学样:当别的同学“举报”他违反纪律的时候,他才会欣然接受,并且过段改正,如此教育我们还需要我们担心什么?
正当我们讨论完成的时候,我去了趟办公室拿课堂作业本,也正是这个空挡我在办公室了几分钟,等我再回到教室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首先发现的是王子轩同学在讲话,其次有团长告诉我陈毅锋也在吵闹,还有同学跟我说王鑫一直讲话。
这不?正好试试今天的讨论结果。王子轩是抄写课文一篇、陈毅锋是走廊蛙跳一圈、王鑫是抄写教室不追赶打闹100遍。他们三个都非常不错,马上意识到了,并及时订正。
同样是惩罚,同样是为了管好纪律,但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方式方法太重要了。
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它的本质是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更多的感受是爱而不是惩罚本身,那么如此教育才会更有意义、更有效果。
番外:
1.今天的作业当场批改,当场讲解。其中张家祥同学的作业连续订正了六次才对,不过孩子总于懂了。所以,及时订正、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对孩子们的学习更有帮助。
2.龚紫萱今天的作业非常棒,全班同学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也希望有了大家的鼓励,她能坚持写好每一次作业。
后记:
“惩罚自己”既包括“让学生惩罚自己”也包括“让学生惩罚老师”。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所以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我们的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