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好书,解读好书是改变人生的开始。
阅读的快乐和思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愉悦,更是提升人生境界,勇敢面对困难的一条自由之路。
愿大家都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我与我周旋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原句是: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我与我,这三个字挺有意思,会让人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两个我。大概类似于,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一半是烈火一半是寒冰。
人到中年回首,大半生都是“我与世周旋”,慢慢才明白,人生大智慧叫“我与我周旋”,但“我与我周旋”是要讲究智慧的,讲究门道的。
你自己苦苦地思索追寻,有时候是找不到门径的,但王阳明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我与我周旋”,“我与我和解”的门径,这一点特别重要。一旦完成了这一关之后,你的人生境界顿时就像开了一扇大门一样,豁然开朗,你碰到事情就不再困惑,勇于执行,然后知行合一。
像王阳明这样,但凡人类文明史上的能够以思想铸造千秋的人物,他们必定先经苦难。所以王阳明的心学诞生和他前面所经历的迷茫,然后与宦官做斗争,关进诏狱,被锦衣卫追杀,被流放龙场,然后到龙场悟道,最后心学才诞生。这一段我觉得是一个必经的规律,缺乏这一段的苦难,也就没有后来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
天资不如人,那就勤学苦练,越是最困难的时候,就越要专注读书,努力进步,不断精进。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是价值观,“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方法论。
杂草,长于园中,干扰花的生长;长在禾田,和庄稼争养分,我们就认为草是坏的,是恶。同样是草,但如果长在荒山秃岭,用来绿化生态,草也可以是好的,是善。其实,这个草没有绝对的好或是坏,差别只在于我们的世界观。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对人与天地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的一种看法。我们带着执念去看那种关系,就始终处在矛盾之中。
因此东方哲学里的世界观,叫天人合一、阴阳合一。用来取消矛盾性和独立性,讲究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这叫世界观。因此“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因此,心外可以无物,可以包容一切。
善和恶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凡事不能你喜欢就说它是好的,你不喜欢就说它是恶的;不能简单以自己的标准去看待万事万物。你要真的能盛下万事万物,应该怎么做?先排除自己的执见,把那些固执的东西,要先抽——空。你不把你自己固有的东西排空,怎么能接受新的东西进来呢?
人 生 观
每当我们看到新闻里战争和恐怖袭击之类的消息,就会很感慨,觉得很悲哀。人一方面因其思想、情怀、追求以及文明而成为万物之灵长,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生灵;但另一方面,因其杀戮、仇恨、私欲、贪婪、极端,人也是这个星球上最被异化的物种。这就是被遮蔽了良知。因此,只要我们找到内心的良知,在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历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这就是人生观。
良知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良心和道德自律,而是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智慧、道德与灵性的自觉。这种自觉一旦发现,内心的光明就会引导你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世界观是解决我与世界、与天地、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而人生观就是解决我与我的关系,我与我达到了和谐。人生最痛苦的是什么?我与我周旋。
魏晋时有个大名士叫殷浩,他说前半生都以为人生最困难的是我与世周旋;到最后才发现,人生其实是我与我周旋。一意念起,然后知道善恶,知道光明黑暗在哪里,那我与我的周旋就成功了,我与我的矛盾就解决了。
价 值 观
知善知恶的良知,这个良知的标准在哪里?
首先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知行合一,来源于事上练,不能躲避,碰到事情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行动和执行里头,发现自己良知之心。自己内心中的良知是最高的指引,而不是外在世俗的标准。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听从内心的指引。
世界观是我与宇宙、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人生观是我与我的相处方式;价值观就是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族群的相处智慧。我对亲人、朋友和社会,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来?在大是大非之中,在价值冲突中如何取舍?这叫什么?这就叫价值判断。
因此,“知善知恶是良知”,实际就是经过一种价值判断后,在价值观指导下的人生智慧,当然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智慧。“致良知”放在这个价值观里的,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人心的影响,起到根本的作用。
方法论
“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方法论,是行动层面、实践层面,也就是知行合一。不经历困难、挫折得出来的“真理”,不经过烦琐事务磨练出来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
也就是说,不经过红尘的历练,不经过知行合一的锤炼,你得到的那些东西都不是真东西,都是浮于表面的。所以事上练叫“为善去恶是格物”,就处处格物,处处反省。到这一个层面就和儒家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完全吻合起来了,这就叫修身,可以处处反省。
知行合一,知不是空谈,要落到具体事情上,这叫做行。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的功夫本不能分,不是空谈,而要落在具体的事情上。行动能力、行动智慧,那是一定能落在行动力、执行力上,不“行”不足以称“知”。
一个人处事的姿态应该是拿起和担当,碰到事情不是回避,而是要解决问题;行动风格应该是犀利而非假好人、和稀泥,而且这种犀利里头应该具有大智慧。
心学精神,不只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解决根本问题。但要解决根本问题,首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能随大流,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能够做到心安理得。
世间纵是凉薄,你仍要付以热爱,唯热爱可使生命欣欣向荣,繁花锦绣。不要一味的想要去索取,要努力慈悲良善,该来的都会到来,该走的都会走,或早或晚。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不必试图去满足谁改变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活好自己就好。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而我们终其一生所要找寻的,不过是走向内心的幽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