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也许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按照要求写作文,往往还没想好怎么写就开始动笔写了,可动笔之后却又迟迟无法停笔,因为不知道要怎么结尾。
图片来自网络其实,孩子也好,大人也罢,在面对某个写作课题时,不要急于动笔写。一定要回忆一下老师教过的写作的方法,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可以用上之前所学的哪些写作方法?把它们列出来,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去使用。
希望“想都不想”就可以把所学的方法用起来,很明显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写作学习中,建立起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值也很重要。
猫老师教过一个“分步写作法”,这里分享给大家。为什么要分步呢?因为写文章自然要考虑内容的,还要想好结构安排,必须提前规划好才能动笔写。
如果次序有问题,或是结构不平衡(某些部分篇幅太大,某些部分又没有充分说明书),或者写得不清楚、不彻底(自己写完仍觉得很蒙圈儿)的情况,基本上根源都在这里。
所以,我们先考虑内容的次序问题。先把逻辑大体上理顺了,再落笔去写,不要像踩西瓜皮那样,滑到哪里算哪里。
当然也有写着写着发现最初的构想需要调整的情况,比如某个部分觉得不合适,或者两个部分发现逻辑上不好衔接,或者某个部分想要更突出,等等。怎么办?那就赶紧调整。
最初的结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反过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最初列结构框架没有意义:调整,你也得有调整的基础对不对?在清晰的框架导图上调整,是不是更容易实现好的效果?
接下来,再来看结构安排。结构不平衡,和文章写不清楚,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两个问题,其实根源是同一类:还没想明白。
这是许多孩子到了高年级、中学以后会碰到的麻烦。这时,大家的感受和思考、想要表达的东西变多了,但如果太匆忙就下笔去写的话,却往往会发现,第一写出来的文章很混乱,第二好像并没有真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会有混乱感和挫折感。
对于这一类型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想清楚导致的,如果你写不清楚,那就意味着你没想清楚。
所以,功夫仍然在写作之前:把所有素材、包括你的观点的都列出来,彻底思考,弄清楚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出真正的要点,最终把它们组织起来。
落笔之前所花的时间越多,落笔去写时就越少纠结、越不容易踩坑、越能实现(或至少靠近)自己真正想要的表达。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