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睿问发光者/朱恺陪伴社群
栗子的一亩向日葵社群分享106

栗子的一亩向日葵社群分享106

作者: 朱恺 | 来源:发表于2020-05-17 10:21 被阅读0次

    #D107 栗子晨间阅读#

    村民朋友们周末早上好!最近生活渐上正轨,covid-19若即若离,昨晚出门甚至连口罩也忘了带,大约离彻底摘口罩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

    今早开始阅读尼采的《教育为何》(唯一一本尼采有关教育的书,实则是公开演讲),由周国平译。准备尝试开始跨时代了解一下尼采,这位26岁成为正教授,生前不被时代接受、死后伟大的哲学家眼里,世界是什么样的。

    周国平说:我今天建议你们读尼采,是怀着一个70岁的青年的心愿,希望你们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尼采是属于青年人的,不只是指年龄,更是指品格。强健的生命,高贵的灵魂。尼采是这样的人,我祝愿你们也成为这样的人。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笼罩着一种氛围,叫做精神浪漫,和女朋友约会如果手里没有一本尼采,女朋友会嫌你没有文化。和人相比,时代好像老得更快。当年以思潮为时尚的精神浪漫,已经被以财富为时尚的物质浪漫取代,最有诗意的东西是金钱,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

    尼采批判德国教育机构,批判新闻业,也批判黑格尔。他对新闻界支配文化和教育的趋势深恶痛绝,他曾预言,随着新闻业的发展及其对文化影响的扩大,文化也许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浅薄化的趋势。(事实证明,全世界的教育机构都在功利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并且文化也在浅薄化上越走越远)

    尼采极其重视严格的语言训练,甚至视为真正的人文教育的起点。语言是一个人的趣味和教养的直接体现,在尼采看来,媒体的恶俗影响首先正是通过语言侵蚀到教育界来的。

    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尼采推崇精英教育,也推崇一个时代的文明是少部分天才决定的。但是天才的种子来自大自然本身,而好的教育则是受孕的子宫和养育的母怀,是适合天才播种和生长的土壤。

    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少数人,而这少数人的责任是为天才工作,天才是教育的目标。不过,并非直接培养天才,而是为天才培植合适的土壤。

    他也不反对有较多的人接受教育,相反把这视为少数人的教育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天才往往不是教育出来的,这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培养“土壤”,滋养天才。而不是阻碍和抵制天才。

    想必这个观点是会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意见。凭什么大家就成为了“土壤”,还要甘愿为天才牺牲?(关于土壤和天才的区分如何判定?一个人为一个时代的少数人贡献,这大约是最高贵的灵魂体现了吧,这个时代已不复存在)

    尼采把古希腊称为“真正唯一的教育故乡”,为了飞往这个故乡,年轻人需要向导和导师,那就是德国经典作家。

    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学生从少年时代就应当严肃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如何进行语言训练?不外乎阅读和写作。严格的写作训练,也是不断鞭策学生“对同一思想寻求更好的表达”,这也是培养正确的艺术感觉。

    唯有在一种严格的、艺术上讲究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对我们经典作家的伟大之处的正确感觉才能强化。如果训练过程缺失,人们不学习走路,就会产生一些“步法粗糙的经验主义者”“迈着时髦步子的业余爱好者”。

    希腊是教育的故乡,那我们的故乡在哪里?春秋?还是唐宋?我们对母语是否有受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母语是我们通往一切的基础,那我们又该选择哪些人作为导师引导我们对话故乡?

    作为一个本科新闻学专业的人,知晓日光之下无新事,站在事实发生的地方,政府喉舌、无冕之王……似乎没有从尼采这个角度来看新闻业,也从未把它打上“教育”的标签,但在不知不觉中,媒体确实逐渐开始“顶替”教育,也远比尼采时代带来的危险更为强劲。

    站在高山上凝望眼前这片大海的尼采,也只能看见这艘时代之船越走越远了吧。

    那么在你看,教育应当为谁服务?为少数天才服务?为时代服务?为国家机器服务?还是为每一个渴望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人服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栗子的一亩向日葵社群分享1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pj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