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七分钟的活动有两个角色扮演,其实我是蛮感兴趣的,一个是主持人的角色,从前期负责活动报名,与分享者确定书名和分享简介,到在活动中,全程主持和掌控活动的进度,其实是蛮锻炼人。还有一个角色就是我今天所想讲的内容,那就是记录者的角色,记录者不仅仅在活动过程中要对每个分享者所讲的内容要记录,还要注重把分享者最想表达的内容理清,并在活动后发个总结,这样有记录,才会有发生,通过总结活动中小伙伴们分享的内容,其实是能学到很多知识,又能锻炼下自我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始进入正题。这期一共分享了六本书,分别有如下对应:
1,《万物简史》-牙医分享
2,《人类群星闪耀史》-章伟分享
3,《小姨多鹤》-乐杨分享
4,《经济学》-陈珏分享
5,《活法》-张孟分享
6,《李光耀回忆录》-徐颖分享
第一本书分享总结:
《万物简史》,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由牙医给我们介绍。
书的内容: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首先,牙医在介绍这本书的时候,他先介绍了下自己,他说他自己是一个忠实的科幻书籍的粉丝,对于科幻题材的书热爱的不得了,他觉得看科普类型的书,可以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相当于可以重新塑造你对这个世界进行重新认识。他觉得目前中国人还不知道地球在宇宙中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更需要看看科普类的书进行教育。他讲到书中里面用到了量子力学的概念,以微观的视角来看世界,从原子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不断重组的,过去38亿万年,地球演化,DNA进化,会把世界的本原的现象呈现我们面前。
那么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呢?有以下几点:
1,看这本书可以体会到英式幽默,是一本可以重复很多遍的书。
2,里面讲到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说的是我们并没有坐在椅子上,而是悬浮在椅子的原子上,另一个是科普了下,我们都知道牛顿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然而他一半时间却是在研究神学,就算发现牛顿三大定律也是偶然发现的。
第二本书分享总结:
《人类群星闪耀史》,作者: [奥] 斯蒂芬·茨威格 ,由章伟给我们介绍。
书的内容: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
在开始的分享,章伟首先用1分钟介绍了自己的阅读习惯,他比较喜欢历史书,比如《全球通史》、《世界史》等等,读历史的书,其实可以很好的展望未来的,因为总能发现未来的某些时刻跟过往历史的某些时刻是相似的。
这本书也是高晓松推荐过必读的书之一,讲了十个伟大历史瞬间,历史是以一种散文式切片方式讲诉的,章伟他认为从1500这个时间来区分,也就是1500前的世界和1500后的世界,你会发现很大不同,他着重讲了1500前世界、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世界、1459君士坦丁堡、公元330年,君士坦国王建立、公元396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公元1000年,宗教分裂等等类似历史伟大时刻的进程,进而影响产生了我们现代的社会,对于1500后的世界,世3界的重心转移到对东方世界的探索,发生的故事主战场是在神秘的东方国度。
第三本书分享总结:
《小姨多鹤》,作者:严歌苓,由乐杨给我们介绍。
书的内容:二战进入尾声,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中国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她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的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哥哥据传因为抗日而被日本人杀害,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导致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整个家庭的关系变得暧昧和怪异。
因为背景是在日本侵华时期,从故事角度来看,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乐杨分享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了文化的冲突,人物内心在挣扎,不同种族相处之道的区别,她从刚开始看对多鹤这个角色的喜欢,到看到后期,反而到朱小环这个角色的喜欢,说明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读者的心态随之改变,她总结了一句话,讲的特别好:战争是一种很好的镜子,可以反映出人的各种本性,善恶丑陋。
第四本书分享总结:
《经济学(下)》,作者: (美)保罗﹒萨缪尔森 / (美)诺德豪斯 ,由陈珏给我们介绍。
书的内容:经济学课程有各种安排,可以用一个季度泛读,也可以精读一年。本书可以说是为满足各中需要而精心加以编排的。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这样既可以满足那些求知欲特别强的学生,也可以满足那些主修该课程要求彻底探讨经济学的学生。我们还附加了供讨论用的高难问题,以试探那些学习上特别投入的学生们的勇气。
即使课程节奏比较快,你也有机会欣赏书中精心编排的高深内容。时间特别紧促的学生,可以跳过较难的部分,但这并不会影响你对经济学核心内容的把握,也不会偏离经济推理的主线。
其实分享者的那本经济学是在1992年出版的,而且是分享的是下半册的书,经济学总共有上下两册,至于为何会分享这本书呢,首先是分享者本身从事经济学方面的工作,其次,通过学习经济学,可以很好的让我架构一个更宏观的思考体系,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如果有个体系思维在对待,看问题的心态就会平淡很多。
陈珏通过学习经济学,主要分享了三点:
1,人性。人与人的关系怎么处理,这需要阅历。比如宏观经济,在减少通货膨胀,从人性角度出发,对不确定性出发看,可以看的更直观,进而可以更好了解我们人性的特点。
2,图表。在经济学中,看图表是很家常便饭的事情,相比文字,图表是一个空间,有空间感,是一种对思维转换的能力,往往要求会比较高,有时候通过看图来抓取本质,会比文字来的更准确。
3,体系。哲学、经济学,都是一种构建一个认识生活的思维体系,在我们面对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时,可以用体系框架的思维去看待,相比处理起来会更从容,心态也会来的更平淡和坦然。
他最后在我们阅读本书的时候给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不要带着崇拜的心态去看待权威著作,要带着问题思考去看待一本书。
第五本书分享总结:
《活法》,作者: (日)稻盛和夫 ,由张孟给我们介绍。
书的内容: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的传奇,除每一个人的人生活法之外,企业和国家,甚至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之道也包括在《活法》所阐述的范围之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人的集合体,在应该拥有的“人生活法”这一点上,不存有任何差异性。
张孟在分享的过程中,给我们讲解了这本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态度的转变,并结合当下中国的儒家思想,他谈了以下几个观点:
1,当前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匮乏,极度空虚。
2,许多人会觉得活得没什么意义,特别是目前尚处在压力最小阶段年轻人身上。
3,人生观没有。我们认为的人生是什么呢?思维方式*能力*热情=人生。重点是在思维方式的培养,因为好的思维方式可以获益终生,进而过的人生会比其他人不同,他举了创业的例子,说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会有新鲜的想法,然后去寻找一些感兴趣的人,进而具体落地需要思维敏捷的人去执行,强调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
4,解决问题。对于工作中和生活上碰到的问题,需要在现场,用专注和认真去做一件事,其中核心是在现场,也就是说在那时所处的环境和上下文因素。
5,读书的问题。说的一个现象是我们读书仅仅限于在知道了解原理上,却鲜少去落地实践。
6,需要目标。态度很关键,对于一个目标需要脚踏实地去做,一步一步地去完成。
7,热爱本职工作。无论是你有多么不喜欢目前的工作,在岗位的一天,也需要把职责尽到,我们都需要在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8,社会现象。德行往往会比才华来的重要,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自我道德体系的建立。
9,人生的意义。他的观点是我们都需要从自我出发,提高人性和品德,进而净化自我的灵魂。
第六本书分享总结:
《李光耀回忆录》,作者: (新加坡)李光耀,由徐颖给我们介绍。
书的内容:整本回忆录作者不自觉地透露出成功领导者迥异于失败领导者的特质:智慧、支配力、自信、知识及活动力。李光耀对新加坡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判断,他对变化着的世界的判断等等都充满了睿智。他的支配力可以从一些小事上就可窥出端倪。李先生的自信主要表现在,他推行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都是坚定不移的,不为众人左右。他的特质决定了他具有神召一样的影响力,有表现奇迹和预见未来的超凡能力。
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 李光耀天生对时势具有极度的敏感,他在律师事务所当见习律师时能顺势而上,立刻组建人民行动党,提出符合人民实际意愿的行动纲领,经过曲折的过程取得政权。他作为天才的领导人,又能率领新加坡人民勇往直前,化危机为转机,从而创造了新加坡今日辉煌的成就,造就了骄人的“时势”。
徐颖谈到了对于书中为何李光耀把英语当做新加坡的官方语言,而华语作为母语的原因做了下解释,因为新加坡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宗教,多元化的集合地,在新加坡有华人、马拉西亚人、印尼人,选择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基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考量的,英语作为一种世界知识获取和谋生工具,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新加坡经济的发展,里面也讲到了,新加坡不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她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性国家,从三大种族构成,创建双语学校,以此作为根基,并同时保留了华语的传统,相信会开创新加坡未来美好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