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读过的现代诗中,我唯一只记得是臧克家先生的几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时年少,尽管语文老师自己讲得热泪盈眶,泪洒讲台,可是我们多数人还是懵懵懂懂的,只是隐隐约约地明白,我们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
影片《七十七天》一播映,就吸引了无数文艺人。确实,《七十七天》虽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可是却仍然掀起了文艺人内心的狂澜。因为它向我们彰显了人应该怎么活。其中有一句台词让我几度陷入深思:有的人三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联想起诗人臧克家的那首诗,我似乎有些明白什么是人生了。
偶尔读易经,我才真正豁然开朗。人生,完整的人生应该经历“元亨利贞”四个阶段。然后,你就可以功德圆满地离开这个世界。
元是人生第一阶段。因为元就是元旦,元春,生命的开始。春天,老天喜欢行云施雨,滋润大地。冰冻了一冬的大地渐渐温柔,开始孕育万物。小草破土而出,树叶抽出嫩芽,花儿含苞欲放,燕子衔泥垒巢……世界仿佛都是新的,看了让人不由自主的喜悦。孩子的出生也是这样,在农村,有些人会挨家挨户地分红蛋。于是,这样一来,生孩子不但是那一家人的喜事,全村人都在庆祝孩子的诞生。生命很奇妙,奇是奇迹,妙是妙不可言。我们做父母的很珍惜这份上苍赐予我们的礼物,于是没日没夜地呵护着新生命,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遇上这样的父母,孩子是幸福的,可以说,人世间多数孩子都是这样的幸福。这就是元,美好的开始。
亨,即亨通,顺利通达。春天平平安安地过渡到夏天,那是我们人类的福气。如果春天以后是秋天,万物就一下子都奄奄一息了。春天之后如果是冬天,更惨,万物刚出生就死了。唯有夏天的继续努力,万物才可以更加生机勃勃。人也是如此,自打出生后,我们就努力地活着。妈妈会变着法子增加孩子的营养,奶奶会不厌其烦地哄着孩子,多吃一点,多吃一点。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像树木一样,茁壮成长。可是,光长身体还不行,心智也要同步生长,否则就成了弱智。可惜,有些家长竟然只负责生,不管教养,结果,幼年时还聪明伶俐的孩子越大越笨。所以,我常在想,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的智商不高,另一种是被家人养残了。为人父母,只有让孩子身心一起健康生长,方能达到亨的境界。
秋天除了带给人萧瑟,更带给人金灿灿的喜悦,因为粮食可以丰收了。民以食为天,我们人类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活下来,靠的就是这沉甸甸的稻子和麦子。秋天的田野会让人心旷神怡,看着一大片等待收割的稻子或者麦子,我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们没有在春天白白播种,没有在夏天白白流汗,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该是我们享受的时候了。推及人类,竟然一模一样。孩子平安地出生,健康地成长,努力地学习,然后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就可以工作拿工资了。还记得拿到第一笔工资时的心情吗?自豪,满足,幸福。有没有?这跟偷来抢来甚至捡来的钱不同,偷来抢来的,你花着不安心,生怕有一天被抓。捡来的,不过是偶尔一次踩了狗屎运。唯有自己辛苦挣来的,你花得开心安心,甚至还可以孝顺父母祖父母,让他们一起分享你的成功。我想,这就是人生的第三阶段-----利。利,利益也。
人生的第四阶段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万物进入冬天,基本上都灭亡了。植物枯萎了,动物要么往南迁徙,要么冬眠了。一场大雪,让大地一片白茫茫,了无生机,似乎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境地。可是,雪莱的一句诗给了我们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肃杀的冬天其实正偷偷地孕育着春天。世人多愚钝,只看表面,却不知道揭开表面,还有真相。因此,除了看到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人到冬天,果然垂垂老矣。死也就成了随时可以发生的事。秦始皇害怕死亡,一直不肯立储。后来又听信算命的,带着小儿子胡亥、李斯和赵高出行,以逃避死亡。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还是病死在途中。他这一死,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离易主也就不远了。倘若他能够正确面对死亡,在自己病弱的时候,将国玺交与大儿子扶苏。历史也许就该重写了。读历史是可以让人明智的,总希望自己不要再重蹈先人的错误。老了就老了,生死看透了,名利看淡了,心灵愈加平和,眉目也就慈善了。活到八十岁,够本。活到九十岁,值了。活到一百岁,反而不快乐。美国有一部著名小说怎么命名的,《百年孤独》!怕只怕有些人晚节不保,老了还要祸害人间,失去了作为人的贞操。守住贞,即留住美好。于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至少活在亲人的心里。
元、亨、利、贞,如果有幸能经历这四个阶段,便是一部完整的人生。那么,我们死而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