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成了控诉会

作者: 止沙 | 来源:发表于2021-11-21 01:36 被阅读0次

    期中考试孩子们成绩不错,前十名进了六个,前五名三个,多半孩子都有进步。本想在家长会上表扬表扬,让家长也分享一下孩子们的喜悦。谁知会议结束,好几个家长涌过来告状,说管不了孩子,求老师帮忙吓唬吓唬。

    第一个是涛的奶奶: 老师啊,这孩子根本不听我的,他爸不在家,一回家就抱个手机玩,从早玩到晚……

    第二个是洁的奶奶: 我这个孙子是个灰鬼,爹妈一个出国,一个外地,只知道拿钱补尝孩子,啥也不管。现在大了,在家也是天天耍手机,不让人家玩,指着鼻子骂我老不死……

    老太太说着呜咽起来,别人忙劝她不要难过。

    班里留守儿童四五个,爷爷奶奶带大,缺乏父母关爱,没有弟兄姊妹,手机是最亲密的陪伴。父母不在跟前的女孩最易早恋,其中两个女孩从小学就谈恋爱,一学期换一个,心理上有了依赖。

    有父母陪伴的原没有这些问题,但原的妈妈依然苦着脸来告状:我家那个问题少年,回家写完作业就玩,不做课外题……

    唉,这个妈妈,一年多了,与儿子的沟通方法没有一丝改进,永远都是唠叨——抱怨——告状。

    每次考试包括测验,退步了指责孩子不用功,进步又嫌进得不够多。

    与妈妈相反,原是个少言寡语的男孩,不属于聪明机灵类型,但他成绩稳定,不大起大落,每次考试保持在年级十几名。这次前进了两名,他并没有很开心,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他其实是个很在乎成绩的小孩,只是父母文化低,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知识面狭窄,造成了偏科,尤其历史和写作,找不到感觉。实际上,他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但妈妈一唠叨,他立刻逆反,为自己找理由辩解。

    这些辩解被妈妈想当然地看成狡辩。母子们吵起来不像母子,也不是朋友,倒像一对怨偶,互相指责。

    原的妈妈抱怨原的每一个变化: 不再安静地听她唠叨、不让她进房间、用起了洗面奶、讨论名牌、迷恋手机……

    原的变化让她妈妈焦虑,她不想让儿子“长大”,她希望原保持小时候的乖巧样子,她嫌弃现在的儿子,是因为不知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原。

    归根结底是这妈妈自己不想“长大”。

    不只原的妈妈,好几位被抱怨“不听话”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家长,他们自己不学习不反省,跟不上孩子的思想变化,不了解孩子们的兴趣话题,遇到问题给不出方法,只有万年不变的唠叨。没有根据的指责只会让孩子更加沮丧,于是拒绝沟通,或者顶嘴犯上。

    其实考差的孩子,心里都很自责,有的甚至焦虑成抑郁症。他们需要的是方法和建议,家长说,我们没文化,给不了人家专业的指导,怎么办?

    给孩子亲情。

    我跟家长说,家是休息疗伤放松自我的地方,不是教室不是自习室,住校生一周只有一天半呆在家,在校从早坐到晚,在作业纸测验堆里滾缠五天后,回家还要做一堆课外卷子,如果是你,能开心起来吗?

    家长说,同事家孩子都做,有的还在补习班补课呢。

    我知道谁补着课,但他们成绩进步的不多,其中有一个还退步了,因为双休日都在上课,等于一周都没一天休息。

    为什么报班?其实也是偷懒,放家里需要管吃管住监督作业,因为不准玩手机鸡飞狗跳。

    突然觉得家长配不上他们的孩子。他们比困生孩子还让人心累。

    一年多训练下来,到这个学期,班级学习气氛越来越好,每个老师都喜欢在我们班讲课,我们坚持小组合作竞争模式,学生主动记背,课堂活跃,年轻人做公开课都选择在我班,老师讲得有激情,孩子们学得更起劲儿,从上学期末,各门平均成绩都稳居第一,数学均分超过别班十多分。

    不过站在家长角度,他们只关心自家孩子,进前十名的永远是少数,所以每次考完,多数家长焦虑难安,一个小时的家长会结束,无数小时的私聊开始,从线下转到线上。

    不仅我,科任老师的周末恐怕也要在微信里度过了。

    内容大致一样:解释说明,鼓励指导。针对每个问题学生提供方法。

    而我,还要指导年轻家长如何陪伴孩子,提醒没文化的爷爷奶奶如何防范孙子瞒天过海,教导不学无术只会唠叨的妈妈如何赢得孩子尊重……

    家长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家长说半天听不懂,来回就是那句话:我们没文化,管不了人家。就靠你了,老师。

    嗯,好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会成了控诉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rp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