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件事和写日记的感觉大体一样,尽管我没怎么写过日记,但一本正经的做事,做的又是大人眼中一本正经的事,对那时的自己来说实在为难。现在的我早已长成大人,所以握起笔来,没有任何不适,思绪也比那时顺畅,可以写写看,这样带些肯定的感觉让心情变得好了起来。如果老了以后读起自己写的东西,脸上也能出现一些笑容,我年轻时候还可以嘛,不是白忙活,好歹留了些内容在那段时光里。
从去年的六月份开始周更,每篇内容不限,字数不等。想过日更,是怕时间太急,最终变成完任务性质的敷衍,而后又扔下笔,转而去鼓捣别的新鲜玩意儿。这样不好,以前倒是无所谓,现在却为那些没能坚持下来的习惯觉得可惜,就曾经拥有后又慢慢失去来体会,怎么都不舒服,所以给自己规定了一个周期,不算长也不算短,刚刚好让我将自己的想法实现。一步一步的慢慢向前走,一口吃成个胖子会消化不良,习惯了瘦弱无力就提不起干劲,这两都不可取,循序渐进下身体才会变得强壮,内心变得平静,跑步或是人生的节奏你只要保持初始速度不变慢,你就已经很快了。
开始写作的前一阵儿,我买了架琴,决定是在前几个月下的,在我坐过人数最少的列车上,当时正在听野田洋次郎的约会,这是除卡农之外我怎么也听不腻的音乐之一,忽然间有了自己弹奏的想法,买好了琴,看谱,练琴,一件事有了目标就不会那么无聊,当音符从指尖跳入耳朵,我已做好了游说chasen的准备,小时候他忽悠我买收音机,长大后他怎么敢不买架琴陪我。在开始写作这件事里他也起了不小作用,大概其中还应该有一个女孩子的身影吧,大概,电影和小说里的故事都是这样。
“要不要试着写点东西,不论文笔,当做记录,在以后看起来会觉得有趣”,这是我们两个达成的共识。刚开始写的是记叙性的散文,关于家乡的,很有的写,那些熟悉的事物,建筑,山水和人,只要稍微回忆就会从画面中跳出来,不需要使用太美的修辞,也能变的很有滋味,后来加入一些当下的想法,叙事性降低,更加希望别人从中得到一些我想要表达的看法和价值观。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没啥可写的局面,我的态度明确,头可断血可流,绝不断更绝不溜,于是我想了个保质保量的招,转而去写散文诗,篇幅短,文字衔接更加紧凑,表达情感也会更显丰富,需要斟酌使用恰当的文字,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比写一篇散文少,但胜在通俗易懂。像我读一篇小说,刚开始都是场景刻画和故事线的延伸,作家们各显神通将这些部分描述的很吸引人,阅读篇幅到达一定程度后,你才慢慢明白,会发出“哦”原来是这样的故事的感叹,这是每位作者都盼望着的。
写书的人费尽心机用顺序两个字让你看到他的完整故事,一般打开一本书就是要看到底的。当然也有看到一半中途离场的情况,今年年初在书店拿到的一本书,书名忘了,还没看到一半,主写一位女性的感情生活,下笔刁钻,剖析人性,却也真切的影响到了我的状态,我感到情绪低落无法忍受,好用针挑出我的惆怅和慌乱后打了个死结形成了闭合循环。而后立马换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4个小时读了300多页,情节安排精妙,利用类似插叙的手法写推理,故事竟也十分流畅,相比之下前面看的那本不能说不好,只是不合我的胃口,吃下去绝对会肚子疼。
醒来无事可做时,便将无可捉摸的想法转述成文字,感觉不错,想着可以继续写下去,不仅是可以从中得到愉悦和充实,连孤独也被利用起来,因为还可以写,我做出一直坚持不停写下去的决定,如与某些人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