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输出第32天
“那些融会贯通、快速反应的人,只不过是比别人练习的次数更多,更能忍受前期做得不好的阶段罢了”。
在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里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上学时曾使用的学习方式:比起阅读书上那些看起来很枯燥无味的理论,自己更喜欢直接做练习题。
然而,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自己为此做错了很多题目。
这时候我再翻书本,发现很多题目的答案就在书里。
先做题后看理论,这就是典型的走弯路。
后来我改掉了上面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变成先啃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想办法把理论弄明白后再做题。
虽然这个啃理论的过程真的是很痛苦,有时候想半天都弄不明白其中一个理论的前因后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知不觉把很多知识都融会贯通了。
这样一来,自己之后做题时,做错的题目明显变少了。
另外,我做题的速度变快了,单位时间内能做完的题目变多了。
很庆幸自己在走了弯路之后,脑袋终于有所进化,找到了更正确的做法。
从那之后,我一直把这种做法的底层思维迁移到其它事情上。
十几天前,我和一帮爱学习的小伙伴决定弄一个21天的读书打卡,自己选了读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
这本书总共250页,如果要在21天内读完,其实每天平均要读大概12页。
对我而言,如果纯粹是为了读完这本才250页的书,根本不需要花到21天,花3小时就够了。
但是,我深知自己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好好思考》读完,而是连续21天每天输出和这本书有关的文章(每篇文章至少800字)。
为了更聚焦,我给自己立下的任务是:每天要从《好好思考》的每12页里挑出1个点进行输出。
这个其实蛮难的,有时候我把12页书翻来翻去,就是找不到1个感觉可以拿来输出的点。
然而,人有时候不倒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大的潜力。
我虽然每次找输出的点都找得很痛苦,但是到目前为止自己每天最终都能找到输出的点,并写成文章。
找不到输出的点的时候,我就把那12页反反复复的看,不停思考哪些内容利己利他,并且是自己可以输出成文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越来越深了。在其它场合,如果有人提到跟这本书中内容有近似的原理,我基本上都能迅速反应过来,甚至还能大概想起在《好好思考》的哪一些章节。
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可以把书里面的一些内容应用起来了。虽然目前应用得不是很好,但是我相信自己用久了,自然就会熟能生巧。
在我看来,学习知识的意义就在于应用。
光学习不应用,那是在耍流氓。
你把知识用得越溜,才是对它最好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