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

作者: 一方静读 | 来源:发表于2023-05-10 21:54 被阅读0次

《心有山海,愿与岁月深爱》是姚玉光写的关于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

人物传记类的书籍,特别是诗人的传记,大多会参杂诗人的名作解析,从诗人的作品分析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感情。

这本书并不以此为基础,它就是简单的以李清照的人生轨迹出发,讲讲这些年来在她身上发生过的重大事情。

本书有赠送一个小册子,李清照唯美诗词,一面是诗词,一面是赏析,虽然只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却包含了李清照的出名之作,解析也正好弥补了书里没有的知识点,二者互相搭配,让本书更有意义。

人的一生分为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当然只有有福气的人才能走完这四个阶段。比如赵明诚,可能福气不够,所以人到中年就过世。

先从李清照的童年说起。她出生在山东章丘县明水镇的一个官宦人家,父亲叫李格非,才学过人,一举考取功名,到京城做官。

李清照生下来的时候,父亲刚好而立之年,又加上官运亨通,可谓是双喜临门。实际上在培养孩子这一块,都是母亲占主要部分,一开始父亲在京城,与母亲是异地而居,后来才跟母亲一同来到京城与父亲相聚的。

家境优渥,父母学识都挺高的,对她的教育自然就多几分,再加上李清照自小聪明,对文学挺有天赋,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童年时期,父母的培养奠定了她文学的基础。

在少年时期,到了京城,讲了几件她在京城发生的关于文学的故事,她的才学被广泛传播,声名远扬,自此,她就成了那个年少出名的才女,这时,慕名求亲的男子便络绎不绝。在婚姻这件事上,她做不了多大的选择,只得听父母的安排。

李清照的父母可不是一般的父母,他们的思想比较开明,在选择女婿的同时,也会跟李清照商量沟通,希望女儿能得到幸福。

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到了婚配的年纪,家长们为儿子挑选贤妻,多方面考虑,看到李清照的才华以及家庭出身,都是可以匹配得上的,于是便有了相亲一说,二人珠联璧合,共度余生。

婚姻相配里讲到一个门当户对,现在的人大多以为爱情可以冲破一切困难,门不当户不对也有美好的婚姻的,其实在古代门当户对的婚姻,更加经济实惠。父母的经济实力和背景是给孩子们加分的,双方的父母能够匹配,对应的孩子教育和学识等,才足以匹配,相差太多,日子过久了,才懂其中的道理。

婚后二人感情还是挺好的,有共同的金石文物爱好,一起整理收藏,可谓是琴瑟和鸣,相敬如宾。但是,人嘛,一辈子总得有几件不如意的事儿。

一是李清照家道中落,其实就是因为政治原因,父亲被贬。公公赵挺之的官运挺好,一直高升,但在政治大环境下,他不能为之求情,暗中帮助了一些,使李清照一家不至于流放于外,却不能过以往的日子。

李清照看娘家如此落魄,竟忧思成病,赵明诚不愿带她出门,后来李清照回娘家,赵明诚说好期限来接她,也没有在期限内来接她回家,一方面是政治形式上的压迫,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赵明诚的态度。

以往了解到的都是他们夫妻二人情比金坚,伉俪情深,又哪里会知,其实在真实的人性里,遇到这些世俗的变故,是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心思。爱,是真爱,却保证不了每一刻都是全身心付出。终究爱情和婚姻,只是人一辈子的一个选择和依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内心,自我的发展。

后来,位居高位的公公赵挺之过世,他们一家的日子就变得困难。再后来,国破家亡,赵明诚的过世,都让李清照的日子变得拮据。

年老的时候,日子并不好过。李清照不得不变卖手上的文物,以求温饱。看似日子凄苦,其实她的内心是富足的,在于她对文学的热爱,从她的诗词里可以看出的坚持。

苦,不是真的苦,只要有信念,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一生,一本书就写尽了一个人的一生。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值得拿来说的,也就是那些不被遗忘的故事。

《心有山海,愿与岁月深爱》,正如李清照的一生,只要有对文学的热爱,那么岁月再苦,也可以成为深爱的山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cr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