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出乐观的孩子》如何养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教出乐观的孩子》如何养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作者: Betty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2:11 被阅读0次

    阅读背景:

    最近家里遇到棘手的情况,略为悲观,决定做自我开解。周日的早晨,打开一本书,细读发现,原来是曾经熊猫书院的推荐书籍。读原著,果然收获更大。

    书籍推荐:

    上回回福州出差,跟阿姨在德克士提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阿姨则跟我推荐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于是迅速在书架添加作者的幸福五部曲。

    《教出乐观的孩子》如何养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社会问题追溯到根源往往是教育问题。所以我很重视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因为我的童年就没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成长教育,无论是家庭或是学校,都缺乏正确引导,以至于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心态略显悲观。即便在读书的十二年里,可以称得上品学兼优,顺风顺水(勿喷)。但仍然免不了遇到困难常常逃避,常常怀疑自己不够好,常常做无谓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具体的寻求原因和改良措施。不幸却也幸运,在工作的头两年因为职业的选择,要求自身需要不断学习更新,通过书籍阅读和前辈指引,才让我意识到心态里不利于自身成长的悲观因子,以及对待事件的解释误区。书没看完,是一部分节选内容。

    以下是书中很有价值的理论加可实操方法,整理分享。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我觉得家长本身受益会更大。

    既然悲观伤神,那么什么是乐观?乐观如何发挥作用?书里做了这样的定义:

    "乐观是看到半杯水时认为它是半满,或总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或是习惯性地期待现实中的问题能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有圆满的结局。

    乐观的“积极思维”告诉我们,乐观可以是那些百说不厌的励志言词,例如,“每一天,每一件事,我都越做越好”,或是想象自己打球入洞的情形。这些可以是乐观的证明,却远不是乐观的全部。

    从过去20年的研究中,调查者已经了解到乐观的基本原则。乐观的基础不在于励志词句或是胜利的想象,而在于我们对原因的看法。我们都有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我称此为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explaining style)。解释风格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当孩子解释为何某一件好事或坏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三个重要维度需要考虑:永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与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1.永久性: 偶尔VS总是

    当好事发生时:

    悲观的孩子认为坏事是来自自身个性上的缺点,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坏事是心情及其他短暂、可改变的状态。如果你的孩子将他的失败、遭拒绝以及遇到的困难称为“永远”或是“从不”,那么他属于悲观型。如果他将失败等原因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将不好的事视为“有时候”、“最近”,那么他就属于乐观型。

    《教出乐观的孩子》如何养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教出乐观的孩子》如何养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当坏事发生时:

    乐观的孩子以永久性原因的方式来解释好事,他们将原因归为自身具有的特性与能力,比如努力工作或讨人喜欢,他们会用“总是”来形容好事的原因。悲观者则将好事归因于过渡性原因,“我那时心情好”或“我这次努力练习”,他们对好事的解释限于“有时候”和“今天”,并且时常用过去式和限制次数,“我这次努力练习……”。相信成功是由永久性因素引起的孩子,下一次会更努力地去尝试;相信好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放弃,因为他认为成功只是一次意外。

    《教出乐观的孩子》如何养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2.普遍性: 特殊VS一般

    如果你相信原因是永久性的,你会预测它对时间的影响。如果你相信原因是普遍性的,你会预测它对你一生中的其他事情带来影响。

    《教出乐观的孩子》如何养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3.个人化: 内部归因 VS 外部归因

    除了永久性与普遍性以外,解释风格还有第三个维度,那就是个人化,即决定是谁的错。当坏事发生时,孩子可能会怪罪自己(内部归因),也可能怪罪其他人或是环境(外部归因)。自尊是受你责怪的那个人管辖的。失败时经常习惯性地责怪自己的孩子自尊心强,他们觉得愧疚及羞耻。当坏事发生时,怪罪其他人或环境的孩子,对自身评价较高。总的来说,怪罪其他人的孩子会更少地觉得愧疚和羞耻,并且更喜欢自己。当然,他们也是更容易愤怒的孩子。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将不好的事情皆做外部归因呢?如果我唯一关切的只是自尊,那么我会提倡这种做法,可是并不是如此。教孩子在事情不顺利时埋怨他人就如同教他撒谎一样,后果是可怕的。以下两个行动目标,对孩子会有帮助。

    第一个目标是:当孩子做错事,不要轻易就算了。我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培养不会说“抱歉,我做错了,下次我会做得更好”的孩子。当孩子成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时,他们必须对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

    第二个目标是:不要总是埋怨自己。我不愿意看到孩子在事情不顺利时,不管是否是他们的错,总是埋怨自己。抑郁的儿童和成人,不论事情是不是他们的错,永远都怪罪自己并且觉得愧疚。长期怪罪自己也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机率。我的目标是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当错在他们时,他们必须负起责任并且尽力修正其行为;当问题与他们无关时,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贡献两个成长案例:

    案例一:童年在教堂里学赞美诗,因为跑调且唱太大声,被老师当众批评,"你不会唱就唱的小声点",当时我觉得丢脸死了,因此不喜欢那个老师很久。

    案例二: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海上生活,那时候我只要到暑假,我们就会租借很多光盘来一起看电影或电视剧,《蓝色生死恋》、《九品芝麻官》都是在那时候看到。不知道为啥剧情哈哈大笑,只记得因为哈哈大笑被我爹大众斥责,"女孩子笑这么大声,没有形象!"大致原话是这么个意思。自那以后,我在几乎所有的大人聚会场合再没有发表过个人意见,即便我在学校当个"小领导",但只要一在家里我就半句话说不出来。

    这些成长经历的不解和阴暗面,在后来阅读的书籍里得到开解和释然。

    如果我再回到小时候,我不会只懂得委屈的流泪。感觉自己很丢脸。一味沉浸在难受当中。

    而是更要认真把曲子的音准学会,再大声的歌唱。因为我只是暂时跑调而不是永远跑调;我只是学唱歌慢,不代表学所有都慢;我是影响了集体的音准,但老师要温柔指出,她那样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我也不应该因此不喜欢一个人,她只是指出了我的不足,而方法方式让我容易接受。如果我是那个老师,当然会有更好的办法既保护我幼小的自尊心又能教会我唱的更好。

    我常常和朋友开玩笑说,25岁以前觉得自己是一个文盲,25岁以后,我才开始有意识的慢慢接触书籍,书籍可谓是开启我的第二人生,让我得以重塑自己。很多对于生活的不解与困惑能在书里找到答案。

    回到我的悲观,一切的苦难都只是暂时的,何况没到苦难的地步。尽最大努力做好,做最坏风险预案,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出乐观的孩子》如何养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c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