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从小区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我一直喜欢的小吃店关门了。
小店名叫“茂盛小厨”,主要做炒菜和盖浇饭。
虽然位置并不是离我家最近,但每当我想不起来吃什么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走向这里。
开店的是一对中年夫妻,可能是因为店主年龄的原因,我总能在这里吃到家里的味道。
最喜欢红烧肉,每次切成小方块,挑的肥瘦各一半,里面炖了鹌鹑蛋。
还有下饭的青椒肉丝,不仅味道好,青椒和肉丝的比例也足够真诚;以及好吃到吮指的小龙虾,一到季节都要吃很多......
因为靠着小区门口,又很合口味,我成了这家小吃店的常客。
年前有一天,我下班很晚,回到小区的时候,旁边的店都关门了,就剩这一家还亮着灯。
我走进去,本想打包一份盖浇饭,但老板娘说今天没什么菜了,米饭也都卖光了。
在我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她又突然叫住我说:“要不给你下碗面吧,我们晚上自己吃的面条还有一些。”
就这样,我在这里吃了一顿特别的“家常面”。
转眼来到年后,因为疫情的原因,小店一直店门紧闭。
我很想念他家的红烧肉,几次路过,都特地看一下有没有开门。
如今终于等到了结果,却是一则“转让”的通知。
我站在门口愣了好一会了,感觉就像小时候期待了很久的春游,结果日期到了,遇上下雨天,老师直接宣布春游取消,连改期都没有说。
接受一家店铺关门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我所在意的,只是因为突然。
好像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还没回过神来,突然就消失了。
我带着惋惜一路走回家,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很不好,它让我想起以前用过一个蛮喜欢的APP叫“念”。
第一次知道这个小应用,是因为偶然在微博上看到,莫名觉得名字很好听:念,拆开来读是“你安”。
下载到手机里之后,才知道念有一个古怪的机制——必须每天更新,否则账号就会被停用。
开始的时候,我需要每天提醒自己更新一次。
后来慢慢习惯之后,更新念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起床要刷牙洗脸一样。
念的界面设计很简洁,也很安静,没有过多的功能和推送,让我每天都很愿意和它相处一会。
我会在念上记录每天读的书,某一刻的心情,还有去的地方,就像和一位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分享生活的细枝末节。
做为一个喜欢记录和分享日常,却又不喜欢把过多想法放在朋友圈的人,“念”如同我的一个秘密基地,安放着所有的不为人知的笔记。
这个秘密记录,并不时悄悄回顾的小习惯,持续了三年之久。
直到18年3月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登录念,页面忽然显示“登录失败”,连试了好几次都不行。
我以为是程序出现了bug,却没想接连几天都无法登录。
没多久后,我就在官微的看到了念的告别公告,因为营收问题,念无法支付服务器的费用,将在4月1号正式下线。
看着公告里最后那句“这5年来多谢关照,再见啦”,一时间竟不敢相信是真的。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念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一直以为,最多是哪天我自己热情消减了,不想每天都写日记,主动离开念。
但没想到,在我已经习惯并深深喜欢着它的时候,它突然告诉我,要消失了。
念下线以后,我也试着找过一些可以替代它的小应用,但下载了很多之后,依然没能找到让我足够喜欢的那款。
再后来,我看到消息说,念曾经的主创人员又重新开发了一款应用叫“回响”,和之前的念很像但又略显不同。
我尝试着下载并用了一段时间,发现怎么也找不回当初用念时的感觉。
人们总喜欢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后来的回响,早已不再是我们曾经所念。
时机不对了,就所有事都不对了。
那些在念上写过的日常,也只留在了念。
我曾看过一部关于荒木经惟的纪录片。
里面展示了荒木的很多摄影作品,其中有一组记录玩偶消失过程的照片很特别。
那是他家附近的一条街,他说78岁的他,每天拍路上被扔弃的一个人偶,而突然有一天,人偶从那个地方不见了。
讲到这组照片时,荒木经惟说,“这就是生活的无常,真正重要的东西,或自己喜欢的东西,总会突然消失”。
在荒木看来,当“突然消失”来临时,人总是显得无能为力。
就像我今天看到的一个微博话题#如何看待那些褪色的友谊#,我觉得这是长大过程中的必然事件,没有谁会一直陪着你。
大部分人和事都是这样突然来了,又 “突然消失”在你的世界里。
但今晚我再次从小区门口走过的时候,转让的店已经有新店接手开始装修了。
这说明不久以后,一家新店即将开张,所以有时候失去一些人和事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其实也可以说,伴随着离开的,总是期待和希望。
就像我会期待着正在装修的这家店,会带来另一种好味道。
就像几年过去了,有时候想起念,我依然期待有一天它以全新的面貌回归。
就像很多人都没有陪我走到最后,但也没有哪一个人特别到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我总觉得未来遇见的人和事总是会比过去的美好。
毕竟我还记得念的最后一条状态是:
我在未来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