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旗
俗话说:两座山到不了一起,两个人却能到一起。多亏了乡土文学社的老社长——郝喜东先生,他在6月7日这天,通过网络查询,终于在《简书》上找到了我。让我这位年逾六旬的老汉感慨万千——当初的文友们,虽然我们各奔东西、杳无音讯二十多年,只因当年的相识相聚相知,所结下的情谊都铭刻于心。想当年,是各自心中的文学梦,能让我们今生结缘。而且,他一直在寻找我。
仅为初心再相聚
那是在八十年代的中期(1985年),文学创作的热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广大文学爱好者(那时也叫文学青年)纷纷自发创办起民间文学社团。黑龙江省兰西县星火乡的文学青年郝喜东,创办了全县第一个文学社——乡土文学社。我是属于首批的骨干社员。
一晃,三十多年的光阴飞驰而去,我们都不一样了!有的退休了,有的在从政,有的在经商,有的仍在从事与文学相关的职业……尽管大家的身份、职务、地位各不相同,年龄、体态、外貌也在变化……可我们仍然相信:自己的初心未变!
回忆,是人生的一个有温度的话题;回忆,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趣。
乡土文学社的老社员邹晓光先生,他的初心已成痴心。他是通过郝喜东社长的介绍后,立即联系上了我,并加了我的微信。
仅为初心再相聚热心的他,激动之中有行动。在本月6月23日下午,在邹晓光先生的努力下,“乡土文学社”微信群建立了。
仅为初心再相聚十多名分别三十多年文友们,终于隔空“相见”了。于是乎,刚进群那阵子,大家都十分激动,许多人迫不及待地询问各自的情况,都有些顾此失彼了……
邹晓光真是个实诚人,他发起这个群,在“名头”上仅标注了(大意)“在80年代兰西县乡土文学社由郝喜东高奇发起的……”本意很朴实,没想那么多。可是,有的老社员却不一定那么“朴实”了(我臆想:有的老社员,因没被写在“文学社发起人”之列,心中有堵闷?)。就在入群当日,稍微出了点“不合谐”的插曲:有人入群不到几分钟就退出了;有人以特殊情况不屑入群……
出现这样的“小举动”,是不是当事人想的太多太复杂了?也许那几天受到特朗普的“退群”影响了?如果都不是的话,仅能说明,时隔三十年,人心有变化!
咱们就是个“乡土文学社”的往事回忆群,而不是三十年后,看看“谁有出息了”的群!大家就是回首三十年前的往事而已,不是比:谁当官了,谁有钱了,谁面子大了……照这个逻辑,郝喜东、高奇等,在三十年前的兰西县还名扬一时呢!为啥在一个媒体平台上的一篇报道里,公布了“可喜的兰西作家队伍”的名单中,却没有“郝喜东、高奇”呀?我俩找谁说理去?尤其是看到没有我俩人名字时,我们就表现出“不高兴”、“没面子”!我们就牢骚满腹地“不承认是兰西人?!”或者是“兰西县对我们不够意思,人走茶凉不算,还连茶碗子都给我们撇了?!”
如果我们真的,仅为个人在兰西“榜上无名”的事情上,而这么胡思乱想的话,那和斤斤计较的“小腹之人”有何区别?
所以说,再次感谢邹晓光先生(这个实诚人)为大家牵针引线!三十年后,使我们这些当年的文学青年,有幸在一个群里再相聚。成为每个人的:人生回忆中的一段别有风味的趣事;自己在茶余饭后的一段青春记忆。
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仅为初心再相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