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口喜剧
以前我喜欢壹周立波自秀,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那叫脱口秀,当时周立波还没吸毒。
第一次接触喜剧,是阴差阳错之下,我去了一次脱口秀集训。
我遇到很多很厉害的人,我是真觉得厉害,我不容易佩服别人,但是这群人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的吐槽技巧,让我觉得他们的智商都上了180。有些人善于表演,有些人善于写段子,相比之下,我就善于当观众。
后来我知道了脱口秀这种东西是舶来品,发源英国,繁荣于美国,前几年刚刚登陆中国。我很看好原创文化娱乐产业的前景,感觉到这个行业一定是春天,繁荣也许10年以后,也许用不了10年。
中国是一片很神奇的土地,又高手如云。
冬令营是史炎老师主持的,第一次见他,觉得他像个人民教师。事实上他就是教师,同时又像是个脱口秀文化的传教士,我很敬佩他。
这个圈子里值得敬佩的人很多,我还不能算圈内人,我只是在门口蹭啊蹭,望着门内。
我很喜欢这批人,敬佩着的那种喜欢,对待新人没有一点架子,令人感动,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前辈给了很多关于段子的意见,但是我还没有慢慢在尝试中消化掉,还没有给段子止损,修改,塑身。
后来我了解到宋飞,了解到路易CK,了解到黄子华,并瞬间爱上了路易CK,这个忧伤的、谢顶的中年人,喜欢用喜剧来表现生活中的悲剧。我很敬佩他的高超手法,用两天看完了他的《百年酒馆》。
我不太会讲段子,写的段子质量也一般,我还没有摸到那个门槛,还不懂得发现大众笑点,有时候我发现能让自己爆笑的东西,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好笑,但是别人觉得好笑的段子,我的嘴角都抽动不了。
在上海是有不少开放麦活动的,让新人上去讲段子,我喜欢这个,就去了。
事实上,到现在,我一共去讲了两场。
我是一个容易紧张的人,第一场是个免费的开放麦,观众只有十几个,整个场很冷,没有鼓掌的,观众也是以一种审视的态度在看,上去之后整个人头脑发懵,准备的词全忘了,随机调侃,整段垮掉。
当晚一起去的,还有一位今晚80后的卡司,我们一起下楼,我和他握了个手,他说,加油小伙子,你的段子一点也不好笑。我们一起哈哈大笑,然后他拍了拍我肩膀,让我感动很久。
第二次和我一起讲的,还有很多人,有一个人,他的段子也不好笑,主持人笑侃着对观众说,这是最烂的五分钟。
我上去讲完,场也是很冷,只有几个梗让观众笑了,主持人笑着说,这才是最烂的五分钟。
这对我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至少它没有办法更烂了。
池子有一次讲的不好,有观众送他西兰花,算鼓励了,池子是被公认的最有天赋的脱口秀演员,我缺乏天赋。舞台是很残酷的,观众笑了,讲的就是好,观众不笑,就是差,非黑即白。
但上台多了能带来勇气,垮场多了能带来思考,我不知道我将会垮掉多少场,才能慢慢开悟。
有时候开悟需要机缘,比如某种复杂的情景、复合的条件下,一句话就能开悟,但有的时候,需要做积累,做加法再做减法,尽管这样,也不能保证开悟。
结束之后主持人拍着我的肩膀给我一些建议,让我严格按照稿子来,还有一位吐槽大会的编剧,他用力的对我说,记得要尊重观众。还有一位对我说,一个段子不好笑,不要恋战,立刻换下一个,又感动我很久。
我的性格不太容易放得开,在舞台上有些害羞,而且往往都是以一种局外人的态度来讲,没法立刻Open起来,效果很差,我尝试着模仿路易CK的某种特质和他的叙述方式(你知道,喜欢一个人,就会忍不住模仿他)但是效果也很差,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中英文的语法,表演技巧的高低等等。
但第二次比第一次有进步的地方就是,我站在舞台上,捏麦克的手没有抖。
然后我突然发现,我写过这么多段子,全都是处于灵感,并没有出于文本。前者适合字面阅读,后者适合也许舞台表演。
一个不经心雕琢的段子,是经不起舞台考验的。
另外,写段子和谈感情又是一样。
生活很苦,能用笑话讲出来,算我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