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在新教育英语教师读书群里打卡。报名之前,我非常犹豫,这个群里学习的都是英语专业知识,是我最欠缺的理论知识。我最缺乏的就是这些,我想学,但是又怕自己跟不上。太多的事情一起来,容易分不清主次。但是不逼自己一把,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看到老梁读书会里的刘荣慧老师学习的那么好,真的心里痒痒,开始吧,自己总要过了这一关。
后来看到梁老师和刘俊芳老师都报名了,一起行走,可能会走得更容易一些。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我把新课标的前言部分在喜马拉雅上录制了音频。刚才跟着王辉霞老师的21天,问题式导读“新课标”把第一天的问题梳理了一下。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在2024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加油吧。
以下是学习笔记:
一、义务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和主要变化是什么?
义务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修订原则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目标导向是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创新导向——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主要变化体现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面。
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道德与法治课;改革艺术课程: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独立开设劳动、信息科技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检测与督导要求。
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着力培养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设计课程内容,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实践性要求;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增强了指导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中衔接。
二、请用自己的话阐释“关于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并阐释这些变化将会对你的教学产生什么影响。
1、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是育人目标的变化——从育分走向育人。以前的课堂只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也会有文化意识的渗透,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分数的上涨,对于英语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点没有明确的概念。
我们教师应该是通过英语课堂来教学生做人做事的,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明白,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学到什么,在生活中如何去运用。以用为始去设计课堂,让学生学有所用,知道在哪里可以用到。
2、课程设置的变化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让我明白英语课堂必须要进行变革,单纯地知识学习终将被AI代替,我们不是要去学英语,而是要把英语当做学习工具,用英语来学习其他的知识,把它作为让学生探知世界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的自我能力的提升,也需要进行课堂的融合。
3、明确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细致研读课标,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和“怎么教”,把课标作为教学的基础,有矩可循,才能把路走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