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大学期间的同班同学,大一社团招新的时候,我成为了学生团委的团建部干事,他是学生会的学习部干事,作为学院两个比较重要的社团,各种活动常常会遇到。遇到的时候,我的副部长总会说,我觉得你们俩的气质非常像,站在一起总觉得很配。后来有一次,我们两个部门办的活动刚好交替进行,我们穿着正装从教室里走出来的时候,他也穿着正装,和他的部门站在一起,他点头微笑,我觉得那个微笑很好看。
大二的时候,我竞选成为团建部副部长,他竞选成为学习部副部长。那个时候,他在社团里做事认真又靠谱,从大一开始自学的PS功力逐步提升,到大二的时候几乎可以承接学院重大活动的海报设计和制作,同时开始学习Prezi的设计和制作。大三前的那个暑假,安东尼来到我的城市做签售的活动,我知道他和另一个朋友C也喜欢安东尼的文字,所以就多签了几本,打算当作礼物。像是一个神奇的契机,自那之后,朋友圈的互动就开始逐渐增多了。大三的时候,社团换届,我成为了学生团委学生副书记,他成为了学生会副主席。在竞选之前,我们俩分析其他社团负责人的人选,他说XX社团有X,团委有我,学生会有他。我说,有他在我就觉得很安心。
大三的时候,我选择修读双学位,学业压力非常大,同时兼顾社团的工作,偶尔或者时常处在自己给自己打气的状态。他常常会给我评论,告诉我一切都会过去。他和我都曾阅读卢思浩的书,所以引用书里面的句子给彼此评论,也成为只有我们知道的默契。有一次,和其他社团的某一个部长发生冲突,句句咄咄逼人,甚至提前报告了社团主管老师,我觉得又生气又委屈,解决完这个事情之后,第一反应就想抓起手机给他打电话。当时他和社团的同学在外面,手机快没电了,晚上他回寝室之后在他楼下见面,到晚上的时候,我已经没有那么生气了,更像是朋友之间的日常吐槽。结束的时候他说,你有什么别憋着,可以找我说。我说好。
期间好像是有一个假期,之前他,朋友C还有我,好像约定要一起吃饭,不知道是什么契机,我和C一起去吃火锅,火锅店当时的活动是集赞可以优惠,我们两个发朋友圈的时候说好要艾特他,他很生气的评论说为什么我们吃饭不喊他。当时他在另一个海边城市旅游,回来的时候问我吃不吃螃蟹,后来有一天下课回寝室的时候,看到他端了刚蒸好的一碗螃蟹,在寝室楼下等我。
大三的时候遇到学校第一期团学干部培训,从各个学院上报出200个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分为四个组,非常神奇的是,我们的学院有十几个人,但是我所在的这一组,只有他和我在一起,他在我旁边的时候,连团学培训的课程都觉得非常美好。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天早晨,他来的比较晚,我给他在我旁边留了位置,但是同班的另一个同学,换位置到了我们组,我不敢说我给他留了位置,所以我和同学坐在了一起。他来的时候,问我他坐在哪里,我们这一排,在我同学左边的左边刚好还有一个空位,他便坐在了那里。期间有一些有共鸣的内容,他都会看向我。后来的一段课程,大家都很疲惫,我醒来之后看朋友圈,看到在朋友C的朋友圈下面,他回复让朋友C好好听课,后来我左边的同学评论他说,“你是不是觊觎我的位置”,也就是我旁边的座位,另外两个学生会主席团的成员评论我同学说,可以可以。我当时觉得,我和另外两个学生会的主席并不算很熟,他们这样说,是不是他有一些想法,我开始思考关系的另一种可能性。
我不知道是否算是喜欢,只知道想和他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记忆深刻的一次约饭是大三的期末,已经考完试的我留在学校处理社团的工作,准备工作总结,他还在交小组论文的阶段,某个下午我问他是不是在写论文,他说是,我说本来还打算请他吃日料,他发了流泪的表情,我说看论文的情况,写完就去。快到7点的时候,他说他写完了,我说走,他说他在打印店,“来找我吧”。出门的时候,他已经从打印店出来,快走到我的寝室楼下,我们一起出发的时候,遇到了同班同学,我觉得他不介意让别人看到我们从寝室楼出发,还是挺好的。那天吃饭的时候,有源源不断的话题,我觉得能够找到一个人,聊天的时候一点也不用去想新的话题,很不容易。那天我们点了河豚鱼的刺身,我说如果这个鱼有毒,明天我俩可能就上学校新闻了。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总是我拍照,之后发给他,他修图,修好之后再发给我,之后我们发相同的朋友圈。那天我们连着发了朋友圈,我觉得他也没有介意让别人知道,我们私自约了晚餐。(啊女生的心理活动真是太多了,而且奇奇怪怪)。
学生会的活动会更多一些,在台前幕后的机会也会更多,有一次作为观众的我,看到他在舞台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好像发着光。在微博里写,还是喜欢能够发光的人,希望有机会能够与之并肩,也成为能够发光的人。后来一次活动之后,我们每个社团作为承办方,会一起出一个节目,我们打算唱,我们都一样。设计出场顺序的时候,两两出场,我和他分在一起,出场的时候,我挽着他,一面向观众挥手微笑。当天我发朋友圈记录,终于有幸并肩,成为了站在舞台上的人。我的学姐联想到我之前的微博,我回应说是的。大概也引发了旁观者一些猜想,后来的一段时间,学院里的同学们也都不是很确定,我们是不是在一起。
有一次我们学院办活动,几个社团一起承办,每个社团负责一个活动的部分,大一的每个新生人手一本“护照”,参加完所有的活动,可以集齐7个特质的印章。我跟他说,我们互换印章吧,他说好啊,问我想不想要一本护照,我说想,可惜不是大一的新生。后来他去找导员,发现还有几本多余的护照,就领了两本,给我的时候,上面已经替我盖好了其他几个社团的印章。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初冬,手脚冰凉。他正好要来找我,我说我在办公室。隔了很久他才来,敲开门的时候,他手里拿了两杯温热的蒸奶。是那个冬天非常暖的一刻。
当时我们社团承办一个活动,那是第一次创新做现场的比赛,到决赛的环节,我很紧张,生怕现场出现什么乱子,当天观赛的同学们和老师们陆续进场的时候,我看到他也来到了现场,坐在了前排中间的位置,我抬眼就能看到他,我突然就觉得什么都不怕了。
他平时也特别忙,经常忙到凌晨5点才睡,早晨8点又起来上课,但是所有细碎的问题他都很快回复,不知道的东西也很快帮忙问好以后告诉我,从来没有说过,你自己去问谁谁谁,也从来没有说过他有多忙。我觉得他人很好,我很依赖他。
关系最好的时候应该是大三的这一年。直到现在,我都很后悔,不应该多往前走一步,维持最好时候的朋友关系,多好。
在开始不满足于良好的朋友关系的时候,我的情绪就很容易受到他的影响,也很容易有莫名其妙的期待,也更多会失望。微信聊天的时候,开始心神不宁地等待回复,也开始斟酌自己发出去的话是否妥当,会期待他的回应。甚至想好了如果我们可以在一起,朋友圈要怎么样公开,连文案都想好了:
“他是第五届学生会副主席,我是第七届学生团委副书记
他是天蝎座,我是巨蟹座
门当户对,势均力敌”
可是再也不会发布这样的文案了。大四的时候,我们从社团“退休”,我忙于硕士的申请和双学位的学业,他也忙于保研的各项事宜还有毕业论文的撰写,没有了工作上的联系之后,我们的联系也减少了,我好奇想看看是不是我不主动联系,他也就不会主动联系我,然后就几乎一年都没有太多生活上的联系。我觉得难过,又骄傲得不想让自己输的难看,决定控制自己不要再主动缩短距离。在我毫无希望的时候,我和室友打算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徒步大会,毕竟是在这个城市的最后一年,一定要走完全程30KM。在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我和室友已经非常疲惫,我拿出手机看时间的时候,收到了他的信息,“去旅游吗”。那一个瞬间,即使到现在,都称得上是为数不多的,百分之百开心的时刻,差点要流下眼泪。
后来我们,朋友C,还有一个学姐,四个人前往成都和重庆。是一直想去的两个城市。在炎热的夏天一起吃火锅喝冰镇的豆奶、坐在街边的小凳子上吃钵钵鸡、清晨在路边的早摊点吃油条喝豆浆。有一个火锅店里的标语是,所有的食材融在一起,能够在一起吃火锅,一定是非常好的朋友。我当时觉得,能够是非常好的朋友,也非常圆满了。他常常默默做很多事,默默走在前面带路,也在重庆的极度炎热的一天,默默下楼买了西瓜上来切好。
毕业季的时候,我们作为学院代表上台讲解13级送给学院的礼物,非常荣幸能够再次与他并肩。下午的毕业典礼开始之前,学生会走一段红毯之后在签名版上留言,之后进入会场,社团负责人一起走。但是我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他,马上红毯就要结束,另一个副主席在后台找到了他,拉他下来,我挽着他,走完了红毯。那一天结束之后,我更加真切得觉得,是很圆满了,没有什么遗憾。
后来我去英国留学,他在青海支教一年;我回国之后在广州的一家企业工作,他支教结束之后回学校读研。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断了所有的联系,我还是执拗着不肯主动示弱,他也不主动联系我,甚至不再发朋友圈或者和我有任何朋友圈里的互动。我所在的公司里有一个说话方式和神态都和他很相似的实习生,我常常也会觉得,他也一直都在。直到周六的时候,实习生来办理退场手续,要回学校了,我们说,唱一首歌吧,我说,唱一首再见吧。他就很认真地,趴在台子上放空地唱,我假装在处理未完成的工作,却无法控制得掉下泪来。
直到前几个月,某一天我在开晚会的时候,共享数据,对早晨的工作计划做复盘,一天的努力没有太多成效,待办事项也还有很多没有打勾,感到沮丧和低落。开完会的时候,收到了他的信息,语气轻快而自然,就像两年前的5月,在30公里徒步大会走到不想说话的时候,收到那条信息一样。
后来,他来广州实习,我们一起度过了两个周末,也一起去了深圳参加校友会。这些年的记忆又浮现出来,仿佛这空余的两年没有发生过,仿佛我们还是大三,还是最好的朋友。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续集代表着一个新故事的开始,还是上一个故事的结束,但我对他的再次出现感到无比惊喜,内心希望自己不要再书写故事的结局,希望可以成为始终未完待续的故事,我的 好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