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杜希德The Birth of the Chinese Meritocracy: Bureaucrats and Examinations in T'ang China(中国精英阶层的诞生:唐代的官僚与科举,London: China Society, 1976)。在这本小书中,杜希德引进了一个重要的概念“meritocracy”。这一概念由“merit”(中文语境中可理解为“功德”“功业”,但又不能完全对应)和“aristocracy”(贵族)缩合而成,强调其依靠个人努力和出众的才智取得社会地位,用以区别之前依靠财富或血统的中古贵族。作者在书中,将“Chinese meritocracy”作为自己的关键词,用“merit”点出,这些“meritocracy”世世代代在政府服务积累起来的功业(merit),是其能够在政治变动和朝代更迭中生存下去的保障。在作者看来,10世纪(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秩序的再造,才使得绵延千年、历经朝代更迭仍能一直享有社会主导权的中古贵族阶层从历史图景中彻底消失。到了宋代,以事功为中心的文化(culture of merit)塑造了新的社会秩序,旧的社会秩序再也回不去了。
meritocracy,对应中古以前的世袭贵族,那么最简单的翻译方法似乎就是非世袭贵族,然则既然非世袭还能叫做贵族吗,虽然中古以后中国历史上当然还有世家大族,有宗法制的强大惯性及科举制度两方面作为支撑,然而与中古以前的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其在专治王权面前的脆弱性盖过了稳定性,科举出身的文官更多以个人身份参与国家管理,加之以严格的文武分途、爵位虚化等制度。另外这个词汇本身其重点还是在于“merit”,在中文语境中,meritocracy似乎翻译为“事功精英”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