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说到回家,就会联想到春运,大伙头脑中可能会浮现这样一副画面。
外面下着小雨,滴答滴答,人们或早或晚早早地准备好了回家的行程,只待时间一到,便涌向那“朝圣”的地方——车站。
到达车站,进入候车厅,就如同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人声鼎沸,喧喧嚷嚷,人们或坐或站,大包小包堆满了走道。
人们对着手机的另一头,或和风细雨,或娇嗔满面,或声如洪钟,各地方言尽出。但从他们眼中可以看到一种名叫“喜悦”的东西,而那些包裹行囊也从来不是包袱,而是他们的思乡情,巢南枝。

在这里,你看不到往日面对工作的劳累,压抑;在这里,城市与乡村统一了步调,没有了快节奏,而是按下了暂停键;在这里,大家都是游子。
但是,今年,我恐怕无法赴这“约”了。随着河北的疫情一再发展,各个地区零零散散相继出现。国家提倡“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等等一些举措,想了又想,思了又思,还是决定不回去了。
既然如此决定了,那么肯定要跟家里报备。
做好了心里建设后,开头说的好好的,但母上大人突然来了句“你会不会偷偷哭,人家家家户户都在过年,你一个人在外面蛮造业的咧(方言)”我心里听着好笑,想我都这么大个人了,怎么可能呢,但是回答她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搞的,眼眶有些酸。
也是,长再大,在父母眼中都是个孩子,有操不完的心。
结束电话,仿佛依旧可以感受到他们萦绕在耳旁话语中的失望和担忧,我感到很抱歉,但是还是一意孤行地选择了留下。
如果没有看到K350次列车感染者的出现,我或许会选择回去吧,但是看过这个新闻,检查了6次才检查出这个狡猾的病毒,确实有些害怕,一方面怕自己感染了,另一方面更怕感染了不自知,祸害了家里人。
相信今年和我如此感受的不在少数吧。
还一个就是昨天晚上看到的一个头条视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自愿者去到河北。
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进去高风险地区,在这种临近春节的时候。他们也都是有家人的啊,也会担心,心疼。看着视频里的他们蹲在角落里啃馒头,晚上累了只能趴在一个小角落里蜷缩着身体补下眠,天气如此的寒冷,连睡觉都要穿着防护服,又能有多暖和呢?
最让人落泪的是,视频中一个正在工作的女孩突然接到一个噩耗——母亲去世了,但她却只能坚守在岗位上,原谅我文笔粗糙,用悲痛欲绝和“子欲养而亲不待”来形容也太过轻薄了吧。
所以,我打算“乖”一点,不帮忙也不置于帮倒忙。更何况家里还有个读护理的妹妹,真心希望这场疫情能快点结束吧。
现在回头想想,前几天抢票,让朋友帮忙砍一刀,忙来忙去,最后没办法,别人都往后抢,我只能往前抢,好不容易抢到了票现在又要退,还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齐帆齐第2周打卡主题③ 春运相关类
字数 106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