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三平津战役
1948年l1月初,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战役歼灭东北国民党军之后,又在华东徐(州)蚌(埠)地区发起了淮海战役,国民党军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乌,是固守平(北平)、津(天津)、张(张家口),还是撤往绥远或江南?国民党军统帅部和傅作义本人都举棋不定。中共中央军委认为,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并歼灭于华北,对解放战争的发展最为有利,为防止其西撤或南逃,便命令刚刚结束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缩短休整时间,提前入关,与华北军区协同,共百万大军,举行平津战役。
在战役过程中,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组成平津前线司令部和总前委,进行统一指挥。全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与华北军区部队共同构成对傅作义集团的战略分割与战役包围,使其既不能西撤,又不能南逃。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以2个纵队、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组成先遣兵团,于 l1月上旬先行入关,主力10个纵队和特种兵于 l1月23日从锦州、沈阳、营口陆续出发,夜行晓宿,经喜峰口、冷口入关。这时,傅作义集团50多万人主要部署在天津、北平、张家口一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其中天津16个师,北平18个师,张家口 8个师。为掩护东北野战军主力秘密开进,华北军区第3兵团于 l1月29日突然包围张家口,东北先遣兵团也在(北)平张(家口)线上展开行动,将傅作义注意力引向西面,平津战役即由此开始。傅作义为解张家口之围,急将第35军由北平车运张家口,令第104、第105、第16军等向宣化、怀来、昌平西移。12月 5日,傅作义发现东北野战军人关,又令第 35军赶回北平,8日,第 35军东返至新保安时,被华北军区第2兵团包围。至 12月 20日,东北野战军主力也构成了对北平、天津的包围,切断了平、津、张各点的联系;东北先遣兵团则在怀来、康庄等地歼灭国民党军第16、第 104军大部。至此,傅作义集团已无路可逃。
第二阶段是逐一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军。12月21日,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向新保安发起进攻,扫清外围,突破城垣,于22日全歼傅作义精锐第35军。23日,张家口守军第 ll兵团部和第105军弃城而逃,由北门突围,华北军区第3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展开追堵,于24日将其全歼于张家口以北的山沟内。1949年1月3日, 东北野战军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配属大口径火炮 538门、坦克30辆、装甲车16辆,发起天津攻坚战,至12日扫清外围,14日10时发起总攻,经过29小时的战斗,全歼守军。
第三阶段是和平解放北平,从1948年12月中旬开始,傅作义派员与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接洽,经过双方多次谈判,于1949年1月21日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至31日,双方完成交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全战役圆满结束。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使华北除太原等个别孤点外全部获得解放;傅作义顺应大势所趋,与人民解放军达成和平协议,使古都北平免遭战火,也是一大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