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她一样,我也是别人眼中“不会来事”的人。小时候亲戚们走动,活泼的主动问好的孩子常常被表扬,像我这样腼腆的孩子,就会被他们当面指责说没有眼力见,然后直到被说哭……然后个性越发变压抑。稍稍不同的是,至今,她依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我,因为早几年在职场上吃了不少亏,对这事有了新的体会。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有真才实学的老实人,似乎一生平淡无出头之日。反倒是“会来事儿”的人,平步青云。这样的情况绝非百度一下就能解决。
传统思想中,对于“会来事”的人,很多自诩“老实人”的人都会抱以“切,会拍马屁了不起吗?”
“是的,了不起。”
1
会来事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
人们往往愿意承认稀缺资源(诸如才华,能力,智商,金钱)应该具有价值,却不愿意承认,配置稀缺资源——会来事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社会中,能把技术做好的人并不在少数。或者说,技术是一个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学会的东西。大学几年学好一门课程,工作几年熟练一个岗位操作,并不是难事。需要做的就是凭自己的智力好好学习。
但职场中,明显情商比智商重要。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善于管理人脉的人,甚至顶过10个技术员。很多搞技术的因为过于实诚,所以很多时候不会圆滑处理一些事,应变能力、反应能力以及操纵能力都欠妥。
比如说,企业需要拿下一个工程,如果有一个情商很高、混得很开的人,通过打点上下,绕过很多门槛让企业得到了稀缺资源了,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当然也愿意为此付出高价。
配置稀缺资源不是溜须拍马屁,喝点酒打打哈就能解决的,它本身就需要掌控能力。就比如《欢乐颂》中,大家一起寻找樊胜美父母,其他人都用笨办法挨个地方寻找,只有曲筱绡,懂得利用警车和喇叭。所以说,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会来事的人掌握着某种很难靠学习获得的能力。它绝不只是“溜须拍马、行贿送礼”那样低级,而是“洞察人性、整合资源后的四两拨千斤”——这是一种难被取代的“软实力”。
2
会来事是因为热心肠
曾经我跟一位同事大姐一起接待上级领导。那时我刚刚毕业没多久,在酒桌上非常拘谨,全程只知道少说话,多倾听。而跟我同行的大姐则会时不时给领导填满水杯,或把新上的菜转到领导那边。而且看出了我的局促,对我非常照顾,让我在一桌陌生人面前不会太尴尬。饭局结束的时候,满桌的领导都记住了她,纷纷夸她能干。
她是我印象中一个很会来事的人。对客户、对领导、对同事都做到了热情、友善,时刻看得到别人的需要,然后非常热情地帮他办到。几乎没有得罪过人,在同事中口碑很好。
后来我总结,这就是生活中简单的学会体谅理解别人。业绩好的销售员,都具备这种能力。
跟领导敬酒,杯子放的还很低,以示尊重;
吃饭时,看谁有需要,适时的递过去一张餐巾纸;
接待客户,不会来事的人可能三句话不离产品,而会来事的人随机应变,知道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不让现场气氛冷场,能了解到他的需求,能关心到他的家人,迅速和对方建立熟络的关系。
不会来事儿的人可能是因为经历的少,还不太会处理事物。过于老实的人也可能是因为天赋和经历不会灵活处理问题。但究其根本都是自恋问题,自觉良好不向他人学习,遇到问题都是埋怨他人欺负人,从不想想自己老实有什么不对。不肯改变观点,不愿热心地去关注他人。
3
真诚的会来事不会招人讨厌
“察言观色,理解每个人的心思,并主动用对方可以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表达”绝对不是个容易事。很多人不愿意以这样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想法,太累,然后标榜自己是老实人,事实上,会来事的人,他们也努力,也累,但是他们这样让别人很舒服。
这样看来,一个愿意下功夫照顾别人感受的人倒显得可爱。
每个人需要的东西不一样,但是一般情况下可归纳为:面子,利益,方便。
夸赞他人,满足对方面子。
替人解围,照顾对方情绪。
帮领导端茶倒水,满足领导自尊。
会换位思考,会揣摩他人心思,正确领会对方需求,主动予以满足。
老实人大多很被动,我就一直是个没有眼力见的人,深究的话就是视线狭隘,只看自己。而会来事最大的关键点是:主动。
农村的光棍,大多不只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木讷不会来事,不主动追女人,所以不招女人喜欢。
别以为女人只是爱听花言巧语,别以为上司只是爱曲意逢迎。真诚地主动地去帮助他人,顾全他人,一切都会来得比原来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