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群里有个伙伴心情很沮丧,说自己不合群,被同事、朋友孤立了。另一个伙伴分享了一句话:人生就像俄罗斯方块,当你完全合群的时候,你就消失了。
这句话引得群里的小伙伴称赞叫好。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而《天生不同》这本书中说:每个人都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这个世界上绝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是什么原因让每个人都天生不同?书里说道:由于基本心理功能的差异,也就是大脑的不同使用偏好--我们习惯对事物进行感知和判断的方式不同。这些不同的方式导致了我们不同的行为表现,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作者伊莎贝尔·迈尔斯想帮助人们识别并欣赏自己以及他人的天赋,基于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编制了人格类型测验,即MBTI人格测验--也是现今各种人格测验中,受到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工具之一。
作者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却是荣格的忠实粉丝。正因为如此,作者用平易近人语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俗地阐述了荣格人格类型的理论学说,更好地鼓励并帮助我们遵循自己的天性,并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书中分别从内倾与外倾、感觉与直觉、思维与情感以及感知与判断这四个维度进行阐述,并将这些心理功能进行了不同的组合,形成了16种类型人格类型。

那每一维度对应的心理功能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揭晓。
1、关注点的不同:内倾与外倾
内倾与外倾,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内向与外向。
书中说道:根据荣格给出的定义与解释,内倾与外倾是两种互为补充的生活态度。内倾型个体更关注内部世界的抽象概念和想法,而外倾型个体则更关注外部世界的各种人和事。
也就是说,内倾者更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外倾者更加关注外部世界。
大多数人认为,外倾者比内倾者更有优势,羡慕他们对于社交的游刃有余。
但作者说,内倾者具有独有的优势。一是能够无视外界环境的各种干扰,集中注意力专注做自己的事情;二是即使没有获得外界的支持和认可,只要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就会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演员刘嘉玲爱好,喜欢组织朋友聚会,参加活动,而梁朝伟则比较喜欢一个人待着,做自己喜欢的事。人格类型没有好坏,只是他们天生就不同。

2、获取信息来源的不同:感觉与直觉
书中阐述道:感觉型的人会利用身体的各种感官直接从环境中获取信息,更相信自己亲身经历的结果;而直觉型的人会无意识地对各种外部信息进行综合和联系,进而间接地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作者通过数据对比了解到,在不同教育层次的人中,随着教育层次等级的升高,直觉型的人的比例在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小学阶段的孩子,更适合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的效果更好。
感觉型的孩子比较喜欢文科,而直觉型孩子比较擅长理科,因为他们更容易理解书本中简单、抽象的定理、公式。
在教育如此卷的现在,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孩子喜欢的科目,对求学路上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杠杆,相当于帮助孩子找到了“支点”,撬动孩子漫长的求学路。

3、做决定方式的不同:思维与情感
思维型的人喜欢根据事实来作出理性且有逻辑的判断,而情感型的人则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作出决定,易受自己或他人的影响。
正如作者说的:情感型的人需要情感的滋养,思维型的人往往更关注因果而不是情感。
大多数情况下,男性多为思维型,女性偏情感型。
最近,有位同事要离职了,大家都表示不舍。女同事认为,共事多年,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分明没有把我们当做自己人,枉顾平时对人家掏心掏肺。男性则认为,离职是人家自己的决定,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4、生活方式的不同:感知与判断
作者在书中说道:判断型的人认为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和改变生活,感知型的人则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去体验和理解生活。因此,判断型的人喜欢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而感知型的人则喜欢随遇而安,为了避免错过任何宝贵的生活体验或灵感启迪,他们很少提前计划或者进行抉择。
《人生效率手册》的作者张萌,随身携带着一本笔记本,每天都做计划清单,日程安排得清晰又有条理,她就属于判断型的人。而樊登老师在对谈张萌时,表示自己很少做计划,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工作和生活,樊登老师就属于感知型的人。
荣格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在所有的心理功能中,总有一种心理功能处于主导地位并塑造着人们的生活。
每一种心理功能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习惯右手的人会无意识地使用右手,那么右手就是主导。当我们习惯性地使用某一种心理功能时,那么这个功能就是主导功能,与之对应的就是辅助功能。

比如,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思维型的人会习惯性地根据事实作出理性有逻辑的判断,思维就是主导功能,而情感就是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的作用是积极配合主导心理的发挥。如果没有辅助功能,就像没有左手一样,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每一个维度上的心理功能都是对立的。了解了这些,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只有真正地悦纳自我,才能及时地调整并忠于自我。
《天生不同》就是帮我们不仅做自己的伯乐,也可以做别人的伯乐。
图源: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