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闹钟响起,你是不是马上摁掉后再睡一会儿?这样大战几个回合,才揉着惺松的睡眼悻悻下床?
你和朋友是不是都觉得自己很勤奋地学习,但并没有取得好成绩,意识到自己的所谓勤奋只不过是“瞎忙”?
新年伊始,你是不是踌躇满志地写下各种宏伟计划,可没有坚持几天就放弃了?

哈佛的校训是:“假如你想在毕业以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如鱼得水,并且得到大众的欣赏,那么你在哈佛求学期间,就不会拥有闲暇的时间去晒太阳”……
你可能会问:哈佛学子“没有闲暇时间晒太阳”,那他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哈佛能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
在《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里,你的困惑会一一得到解答,懒癌、瞎忙等各类“患者”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药方”。
照着哈佛学子的样子和方法投入学习,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如鱼得水”。
哈佛大学是精英的“培养皿”,从哈佛毕业的人,更是精英中的精英。作者揭秘了哈佛大学能够培养出众多精英的最根本原因——注重培养学生的底层能力。

在10个章节里,作者针对中国学生存在的懒癌、瞎忙、穷忙、躺平、熬夜、拖延症等等,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举案例、“开药方”,让读者“对号入座”:再也不能这样混!继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心动变行动、知道又做到!
整本书里,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的是第二章“你本可以拥有长达20000小时的休息日早晨”:在38年的职业生涯里,每个人有5000天的休息日。如果每个休息日多睡4个小时,就将浪费足足20000个小时的休息日时间。根据“一万小时可以让你成为某领域世界级专家”的一万小时定律,你白白错失了2次成为世界级专家的机会!

看到这里,我以为作者要苦口婆心劝读者“要早起”,但作者“不走寻常路”紧接着在第三章提出:“你可以不早起,但一定要早醒”。读到这里,真让人茅塞顿开。
如果你读懂、读透这本书,掌握社会精英底层能力的培养逻辑,你也能成为精英、精英中的精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