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卡!
学习打卡!
读书打卡!
跑步打卡……
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情。然而,似乎大多数人,都在打卡的路上迷失了自己,越努力越焦虑。朋友小A就是其中之一,他坚持打卡1000天,却连续一周不再打卡。
我早就习惯了看他在朋友圈打卡,他的打卡信息,已经成为我确认他一切安好的重要信号。在他停止打卡一周后,我再也无法忍受心中的牵挂,总觉得他出了什么意外。没承想,一个电话拨过去,发现他活得好好的。至于为什么不再打卡,他说:打卡并没有让他真正养成自律的习惯,反而让他觉得很痛苦。
原创卡片坚持打卡,是一种持续努力的外在表现。如果我们对打卡的认知产生错觉,便会越努力越焦虑。最近读了一本书:《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作者周岭是一位知名的“心智探索者”。他在书中用20个关键字,阐述了关于“大脑、潜意识、元认知、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的7大底层概念,帮助读者找到清晰的成长路径,轻松走出焦虑与迷茫。
原创卡片01 打卡无用的根源:误入“认知闭合需求”禁区
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提出:“单纯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机,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因为大多数打卡者都容易闯入打卡误区:为了打卡而打卡。比如,学习打卡,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
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闭合需求”。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会产生找出明确答案的欲望,当我们想学习一项知识时,以为只要打卡就可以代表自己做到了
我一个坚持“早起打卡”的朋友开玩笑说:“每天早上5点钟,闹钟一响,我立即拿起手机,花10秒钟时间在朋友圈打卡,然后呼呼大睡!”
打卡原本是一种督促我们立即行动的手段。然而,当打卡行为碰上了“认知闭合需求,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扭曲的心理: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完成,便会心心念念地想着,希望早点结束,结束的标志就是打卡。
也就是说,一旦打完卡,做事的动机与动力就会清零。因此,很多人打卡,其实并没有真正获益。或许,也就是以打卡这种手段,在朋友圈刷了一把存在感,存在感的背后,是寂寞。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周岭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提出了两个策略:
第一,用记录代替打卡。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只做行动记录,不做打卡展示。我以前为了督促自己严格执行计划,也曾采取打卡的方式。后来,我发现打卡会浪费不少时间。比如,在打卡时,我会不自觉地浏览朋友圈信息。于是,就改成写清单体日记,记录自己的行动,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行动轨迹,又便于我复盘总结。同时,排除了打卡带来的额外信息干扰。
第二,制定目标下限,但不设上限。这样的做的好处是可以确保任务的完成率,比如,我在写书时,原本预想自己每天可以写5000字,但是我很少完成这个目标。后来,我经过反思,发现每天写5000字是我的上限。于是,我对自己的写作情况做了一个统计,得出的结论是:我每天都可以轻松写完2000字,我就把每天写2000字作为下限。这样一来,我不再因为没有完成写作任务而烦恼,我享受到了完成写作任务带来的快乐。
原创卡片02 对标产生焦虑的5大原因:解开越努力越焦虑的死扣
忙碌,却没有成就感。
忙碌,却说不出来到底忙了什么。
忙碌,却越忙越焦虑……
这样的情景与感受,我和我的很多同事,都有同感。《认知觉醒》这本书的作者周岭,他说在自己36岁之前,过得很混沌,36岁是他的“觉醒元年”。于是,他把心中的烦恼、担忧、顾虑和欲望全部列了出来,大到人生愿景,小到10分钟后要做的事,他发现了产生焦虑的5大原因。
第一、完成焦虑。我们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总是把日程安排得特别满。比如,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既想学英语,又想学写作,还想备考一本证书……于是,就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特别满,结果发现自己每天都无法完成计划,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奔来跑去,急于完成任务而忽略质量。最后,导致的结果便是:要么压根没时间做,要么做了但仅仅是做过。如此一来,我们的心情要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苦恼;要么为完成任务、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苦恼。
第二、定位焦虑。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的“识时务”,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真实情况,搞清楚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当我们定位一样目标时,可以选择一位行业牛人作为榜样,但千万不要试图和牛人同步做出一样的成绩。要知道,榜样只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是你要去博取的未来,而不是现在就要拥有的成绩,保持耐心比追求短期效益更有价值。
第三、选择焦虑。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闲不住”的,只要有一点自由时间,就想找点事情做。我就是这种人,我统计了一下自己买书、买课的主要时间节点,发现在周末、节假日期间,我通常会冲动买书、购课。因为在闲暇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会有很多的时间,所以就给自己安排了N项学习计划,这些计划通常都不会得到执行。当我需要舍弃一部分学习计划时,就会把时间浪费在摇摆不定上,最终导致一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做成。这是一个非常痛的领悟:不要纠结,随便选择一项开启行动,比什么也不做要强。
第四,环境焦虑。每一个职场人士,多少都会受到一些职场的限制。所以,经常会有人抱怨:“我正在做的,全都不是我想做的;我所拥有的,全都不是我想要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外界环境的限制下,想做的事情做不了,不想做的事情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时候,如果调整不好心态,就会产生环境焦虑。事实上,与其抱怨暂时无法改变的现实,倒不如利用现有环境,把能做的事情做好。
第五,难度焦虑。所有容易得到东西,都是廉价的。任何行业都一样,入行门槛越低,竞争就会越大。周岭在《认知觉醒》中阐明观点:“有些书很难读,有些文章很难写,有些知识很难懂,有些技能就是很难学……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决心与之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当然,事实上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如果我们暗示自己太难,想要放弃,我们的关注点就全部都在“知难而退”。如果我们暗示自己,突破这一关就能获得里程碑式的成就,我们的关注点就会向“迎难而上”转移。
那么,如何摆脱焦虑呢?《认知觉醒》这本书,给出了5条建议:
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