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刘邦从起事一直追随直到建立大汉朝的著名谋士,其功绩堪比三国时的诸葛亮。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治国安邦,都为刘邦提出了举足轻重的策略,刘邦也很信任他。而张良的聪慧究竟体现在哪呢?
张良与其他谋士和将军们的一个不同点就是显得很谦虚,并不十分在意权力与富贵荣华。秦始皇执政时,张良曾经组织了一次针对秦始皇的暗杀,结果像荆轲刺秦王那样功败垂成。张良因此事被到处通缉,四处流亡。在逃亡途中,张良遇到一位老妪,这位老妪似乎对张良有满肚子的怨恨,她把张良骂的狗血喷头。张良选择了隐忍,但也不是冷漠地躲避,而是心平气和的和她讲话。最后老妪送给张良一本《孙子兵法》,这对张良来说如虎添翼,他后来为刘邦出谋划策也全赖这本书的精髓。等到刘邦一统天下后,作为对刘邦帮助最大的人,他得到了大量的黄金和珠宝,远胜过其他人得到奖赏。但张良仿佛对这些东西并不放在心上,反而将金银珠宝贿赂别人来帮刘邦取得了汉中。因此刘邦很是器重张良。
张良对刘邦也很忠诚,常常仗义执言,有理有据的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条件,始终维护刘邦的利益。张良对刘邦如此的忠诚在追随刘邦的人中很少见。刘邦手下虽然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军,但深处乱世,都想在天下初定时得到封赏。鸿门宴上,张良为了保护刘邦而豁出了自己的性命。在国都重新选址时,大臣们都议论纷纷,只有张良用具体化的解析,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刘邦为此力排众议支持他,是因为张良的分析让他心服口服。
张良在助刘邦平定天下以后选择了明哲保身,他认为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被权利冲昏头脑,应该激流勇退。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夺取了天下,奠定了大汉朝的百年基业。等到刘邦定都关中,大汉王朝稳固之后就以身体多病为由隐居在山谷中,一年未出家门。他并没有像司马懿那样在关键时刻篡权,而是见风使舵。他担心建立了大汉朝以后刘邦会猜忌众位功臣,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他退避三舍,赢得了刘邦的信任,所以刘邦放过了他。他退隐山林之后,借与刘邦商讨进攻代地的机会把他的担忧告诉了刘邦。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帮刘邦到这一步,以后专心隐居不问政事。
张良的一生过得如此简朴而充满传奇色彩,平平淡淡才是真,让很多人向往的与世无争的生活。因此张良被后人成为与关羽、杜甫并列的“谋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