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渐渐沉下去了,天色逐渐暗下来,一位老人倚着门框,眼中满是期盼的眼神 ,口中喃喃地念着:“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这么晚还不回来,也不知道给我来搞点吃的。”他一会家里踱步,一会向外张望着,像极了一个等母亲回家的孩子。
这位老人已年过九十,此时他念的这人就是他的老伴。此时,他的老伴却躺在离家仅50米之遥的一间堂屋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她活了八十年的世界,也离开了时时刻刻需要她照顾的老伴。
一个在家里眼巴巴地盼着,一个躺在棺椁里,已是阴阳两隔!子媳、亲戚、好友齐聚一堂正在为她办葬礼。
子女们为逝去的母亲哀伤,母亲一辈子没享过一天福,操劳了一生,半年前得了恶疾,她现在算是解脱了。母亲的一生过得太苦,太憋屈,儿子们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惋惜,减少一点对母亲的歉疚,不惜花费为母亲举办一个隆重的葬礼。走来的亲戚朋友无不为失去 了这样的一位老人叹息,这么善良,这么苦命的一位老人,上天却不能善待她些。
可是对于父亲,儿子们更多的是无奈,愁眉不展,今后该如何安排这位老人呢?母亲的葬礼后,当务之急就是安排老父亲今后的生活,这是笼罩在大伙心目中最大 的阴云。甚至,人人心里暗自埋怨命运的不公,要是两位老人互换一下处境该是多么的合意。
写到这里,诸位可能责怪这些子女的不孝,难道父亲就该死吗?其实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都会感叹命运由天不由人啊。
下面为叙述方便,以“母亲”和“父亲”称谓两位老人。
母亲13岁那年以童养媳的身份进入到父亲的家庭中,别以为父亲是富裕人家,那就大错特错了。父亲的命运更为坎坷,他出生后被亲生父母抛弃,有一户无儿无女人家是从育婴堂里把父亲抱养出来的,所以父亲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的,以抱养的日子定为了他以后的生日。
父亲和母亲成家后,母亲一手包揽了家中里里外外事物,外到田间地头,内至穿衣吃饭,事无巨细都需母亲打理。而父亲却无所事事,做甩手掌柜,到饭点还等着母亲外出劳作回来做给他吃,动作稍慢些或不如他的意,还遭到父亲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家里陆续添了兄弟三人后,母亲更辛苦了,家里的重担压得一个弱小的女人背也驼了,身躯更为佝偻。但是,母亲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心平气和,默默地付出着,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她该做的,没白天没黑夜地为一家老少忙活着。
父亲比母亲大了将近十岁,父亲却是被母亲照顾了一辈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心安理得地享受这样的生活。父亲年老后,脑子处于半清醒半糊涂状态,性格喜怒无常,对母亲极度依赖。但在照顾的过程中却时时找茬,一点不合心意用恶毒的语言攻击,漫骂。
母亲总是笑笑,不还一句,实在听不下去,出门去避一会。最多儿子们回来风淡云轻地谈论着父亲的种种。事后,照样一如既往照料这老父亲,家里有好吃的,第一时间总是递到父亲的手中,轻言细语问候父亲冷暖,把老伴照顾得妥妥贴贴。
对于母亲这样的付出,旁人都看在眼里,唯独父亲表现出的却是不领情,一切好像都是母亲亏欠他的,他是应得的,没半句好听的话回馈给母亲。父亲从年轻起就没正儿八经干过一天活。
今年春节,母亲不舒服,一查已是病入膏肓,没有治疗的价值了。住院中的那段日子,父亲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打破后,反应非常激烈,对于旁人的照顾一概拒绝,整日叨念着老伴去哪里了,要老伴回来。
儿子媳妇对父亲如此不通情理的要求既是无奈,又有点痛恨,拿父亲不知该怎么办?没有一人做到像母亲那样的耐心和细心。
母亲在家卧病的最后一段时间,父亲脑子糊涂,不知道老伴即将离去,他仍要求和老伴两人一起如常生活,儿子参与进来甚是不满。可怜的老人还意识不到自己要失去老伴,还以为一直这样可以生活下去。
母亲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带着无限的不舍,在一个下午悄无声息离开了,结束了苦难的一生。家里人在操持着母亲的后事,父亲却是一无所知,茫然地看着这一切的变化。
只是,在天色暗下来后,他潜意识中记起老伴外出可以回来了,倚靠着门框,恍惚中期盼着老伴身影的出现,给他做饭,给他端菜,安顿他睡下……儿子告诉他老伴不会回来了,他置若罔闻,还会问:“你母亲呢?咋还不回来,现在也不上班 了,不知道又死哪去了!”。
母亲的丧事完结了,入土为安了,如果真有什么灵魂的话,母亲该是多么地不放心,三个儿子都在遥远的城镇居住,老父亲今后的日子该怎么办?他是绝对不会去城里跟着儿子们居住,可能还找不到一家养老机构接收他这样暴脾气的老人,而他一人生活无法自理!这样的难题,泉下有知的母亲会死不瞑目,这是目前放在儿子们心中一块巨大的心病!
去的已经去 了,在的人生活还将继续下去,下一步终将会走出来的,但是父亲有母亲陪伴的日子一去不复还了!
写到这里,对这位老人既是心疼又是无奈。怎么办?怎么办?
未来谁也无法预料,能努力的方向就是我们请过好目前的每一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