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河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3-17 17:34 被阅读0次

秋浦河全长149公里。它由两大支流﹣﹣龙舒河与鸿凌河合流而成。龙舒河是一条得名较早的河流,在汉武帝元封中,它的上游来了一支舒姓家族,居住七井山,位于龙舒河的上游,故此河命名龙舒。两大支流的汇合处,元封时为了镇山越,建了一座县城,名石城。三国孙吴政权,在龙舒下游距石城约15公里处,设军事营寨虎林城。两大支流汇合后,流过殷家汇。从殷家汇以下河段,称秋浦河。秋浦河因其傍秋浦而流,故称。秋浦之名得于何时,已不可考,最迟应不晚于六朝(《光绪贵池县志》)。秋浦河的范围是,东起殷汇镇平顶山琅山崖下的玉镜潭,西到池口的一段,全长37.5公里许。春夏涨水,一片汪洋与江相连,从晏塘乡到乌沙乡再到高脊岭乡的一列低矮丘陵,若隐若现地浮在江面上。秋来水枯,大片陆地浅滩浮出水面,长满秋草,故称为浦;因秋天而出现,故称为秋浦。浦是吴文化的语汇,故此推测秋浦得名的上限,可能起源于春秋末期(春秋时曾一度属吴)。我们讲秋浦得名最迟不晚于六朝的第二条理由,是因为隋灭陈,直接将石城县易名为"秋浦"县,这一更改本身证明,秋浦之名,在隋朝之前已经出现。

秋浦河流至木闸乡到池口段,由于春夏之时涨水,水面宽阔,宛如巨大而长的水池(宽40余里,长60余里),故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为"贵长池"。贵长池的得名应早于南齐。南齐在这一带打过一场平定叛乱之战,《宋书·卷五》称,沈仲玉"过贵口而不敢进";郦道远的《水经注·卷二十九》也载:"(贵池)水出县南郎山,北流为贵长池。"这些都说明"贵长池"之名来源可能比南北朝更早。

"贵长池"之"贵",大约是重要的意思。北宋与苏轼同时的张舜民和南宋左丞相周必大来池时,据贵池当地民间传说,认为"昭明太子食贵长池之鱼而味美,赐名为"(魚貴)",后改"池口"为"(魚貴)口",此说也流行一时,以至于形成了一个人文景观"(魚貴)口归帆"。

所以,从灌口玉镜潭昭明钓台开始的秋浦河,春夏涨水时节即为贵长池,秋冬落水时节即为秋浦河。

池州是因有贵长池而得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设池州,治所在秋浦县,即旧石城,是贵长池之源。后期的永泰元年(765),第二次再立池州时,李芃筑城在贵长池入江处。贵池县城最初移到池东入江处的时候,仍称秋浦县。五代时,杨吴政权认为,秋浦县在贵长池之东,还是称"贵池"为妥,于是改称贵池县。

相关文章

  • 车过秋浦河

    清明方十日,绿润己盈天。 画景千峰秀,明眸一水闲。 杏村多小杜,秋浦有诗仙。 总梦江南好,经行未了缘。

  • 在路上系列之六:冬日游秋浦/李相文

    秋浦之于我的魅力,首先是它的名字。“浦”的意思,字典里是“水边或河与河、河与海交汇的地方”,乍一看到它,意识里就有...

  • 秋思

    凉意渐风起,垂杨媚海州。 浦河桐叶落,如见故乡秋。

  • 折丹桂·再经秋浦河

    四月份的时候,经过秋浦河。那时一直下雨,水流湍急,河水浑浊。而这一次经过真的是山清水秀,处处风景优美。故作之: 依...

  • 七律 游秋浦河

    七律 游秋浦河 车随澄练欲平天,秋浦时迎拂柳船。 锦绣缘何催白发,贫寒未必困青莲。 且陪茶女聊红叶, 慨忆赧郎歌紫...

  • 在洪水中抗争的故乡

    我是在圩区长大的,老家在木闸乡,那里被长江和秋浦河环绕。年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雨量充沛,江水和秋浦河水位猛涨,河道上游...

  • 2022-10-13

    《赠崔秋浦》其三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

  • 秋浦

    文/遗谷 秋浦的船和诗人, 是幻与现实的眼睛。 是小鹿跑过的, 云雀停留过沉默的河水。 这...

  • 《秋浦》

    霜冻白蘋洲,残阳冷小楼。 近窗金菊瘦,远浦雁声幽。 飞雪芦花荡,带云江水流。 多情休笑我,游子易生愁。

  • 秋浦

    我最为喜欢的一位旅游博主房琪,她的奋斗史是平凡的我们所向往的,下载抖音的百分之八十原因是因为她,因为比快手的作品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浦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po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