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阶段一:通过专业书的目录翻到任务需要的内容。
阶段二:把找到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排序整理成局部的思维导图。
阶段三:除了需要的部分,把其他相关联的内容也整理成思维导图继续拼凑。
阶段四:思维导图好像也满足不了我想要表达的逻辑关系了,于是我要把思维导图里的所有笔记精简,然后再画结构图。
阶段五:结构图看似是思维导图的变形,实则是其升级版,如果说思维导图方便了自己,那么更加精简的结构图就是方便了别人。
然而,我遇到了麻烦。
1-思维导图里的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很重要,每一个分支的详细笔记我都想呈现,限于篇幅,我必须把笔记缩减,留下每段话的精华。
2-每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其实排列组合式的一一对应,我想要把每一个关系都呈现出来,于是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线条,反而复杂了,我必须考虑其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断舍离。
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随便便用不同颜色区分内容,那么颜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我在偷懒,百度下表达“目标”的颜色、表达“客观公正评价”的颜色、表达“行动”的颜色等等,还得考虑饱和度和配色的协调美观啊。
4-内容太多的时候,我就是想要一个完整性,除了平铺,我好像还可以叠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