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82360/d8299dd11922d816.jpg)
7月21日,参加了广州一年一次的朋友聚会,也许是境遇的不同,这次有很多的思考与感想。其中就是比较大的就是如何做成一件事情。从正面思考,得到的思考偏向于无用的大道理,所以从反而来思考一下,如何做不成一件事情。
一、将能否做成放在依靠别人上。以前,有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有人帮助或者提点,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成了先找熟人,打听请教经验。而对于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可能会上网去查找资料。
这一点,有很大的坏处,就是如果你找不到呢?或者你找到的人,不想告诉你,你就没办法做了吗?这个逻辑本身就不合理啊!别人的经验,其实也是从现实中得来的,也是用时间,用金钱,或者用教训买来的,不告诉你或者告诉想告诉你,也是表面上的东西。真正想要学会游泳,一定要下水。
这个道理,其实一直都懂,但是,总是用这个拿来做借口。
而这一次我决定不再依靠,其实这个更多的是在心理上,不要依靠别人,也就是做一件事情,是出于你自己的想法。这个让我想起看过一篇文章,说我们受到的教育,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工具,工艺品,艺术品。前两者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可以凭自己的技能,去适合别人的需要。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总是想着别人的需要,那种思维是被动的,是“奴隶式”的思维。
这次从广州回来,当想放弃这种依靠心理的时候,真正开始自己想做的事情,发现也并不容易。当面对完全不熟悉的事物,面对全是新的知识的时候,发现走得很慢,这时很容易放弃。而放弃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不能吃苦二是选择太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2360/933a395ac84a646d.jpg)
二、不能吃苦。行动是第一步,但是,行动的过程中,让我放弃的并非行动本身,而是行动后的反馈。反馈一、这件事情远非自己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个目标有点超出想象。这个与平时的学习不一样,平时的学习,总是感觉能有学到的快感,但是,当真正行动的时候,面对的情况却是很多的不懂,打击总是大于收获。
反馈二、本身的能力,快速的心理。在看到别人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只看到了已经取得的成功,但是,其中的过程,却是没有真正的去了解。所以,在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已要快速取得效果来要求自己。如果一件事情,告诉你要三个月,或者半年,才有可能学会,可能就已经打击到自己了。
这两个反馈下的放弃,其实就是不能吃苦所致。这个苦,并非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舒适,不痛快,难受与别扭。想要走捷径的心理,总想着快的心理,总是让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倍受煎熬。像餐饮业,真正成功的人,其实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的反馈是这个过程是十年。
这时候的心态,也许是放下看到成果,而是以进步的学习心态更适合。着眼于眼前怎么做,不去理会与别人比较的想法,不去想着怎么快点取得效果,而是用一点一点的进步,去接近。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2360/de7bebbc87fbaf70.jpg)
三、选择太多。当做的事情不是熟悉的,不确定的时候,更容易去做熟悉,容易的事情。然后慢慢的就把想做的,正确的事情忘记了。或者用战术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选择。当选择太多的时候,更大的概率会选择那个容易的,容易的,而不是困难而正确的,有前景的。
也许没有选择,是最好的选择。可以破釜沉舟,可以义无反顾。给自己一些压力,更能有动力。当后面没有路的时候,也许目光就会放在眼前。
有一个1000小时定理也许适合这种情况。每件事情,用1000个小时,去行动,去实践。然后才给出适不适全的答案。在不确定该做什么的时候,那就选择一个,然后投入1000个小时,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这个做一点,还没有入门,又去做其他。最后什么都没有入门,什么也没有进展。想要选择哪个也没有自己的标准。
最后,真正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做就是了,在做的时候,真正出现问题,怎么办,还是做出来的,或者继续投入时间,或者从别的维度去努力,其实投入的还是时间。而当真正的投入后,才有真正的问题去解决,才有可能在解决问题后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