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己”这个东西,一开始是看不见的。后来也是逐渐看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看到的早一些,有的人看到的晚一些。这一早一晚划分出人的层次。早早看到自己的人,肯定站立在人的高层次。比如爱因斯坦,据说还在少年的时候,就不仅完全看到了自己,甚至“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这是何等的早熟啊!难怪有那么大的建树。这种意识对于我,大约要到六十岁以后,也即基本退出社会事务之外了。这就相当之晚了。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若在同时代,那就是层次之分殊。一个高层次上的个体,于己于人于社会,肯定优于一个低层次上的个体。前者创生时代,引领风气,后者随波逐流,因势起伏。虽说还有“闻道有先后”“大器晚成”“后来居上”之类说法,但必竟后了、晚了,不足与先之、早之相比拼。
其次是人在看到自己的过程中,还有表现为一下子或者一次性的全见与一次又一次的累积性发见之差别。前者基本上是圣人,在人类历史上被描述为神。后者是生活中的尊者,在日积月累中靠向完人。两种人的层次性也是显然的。
以上分理的是能够看得到自己的人。有先后,有快慢,也有一次性全见与逐渐发现之差别。然其整体属于具备自知之人,属于可贵的一族。
二
以下再讲看不到自己的人。这种人一辈子也看不到,无分开始与以后,无分快慢与点面。
看不到自己,即无自知。无有自知,难称为人。那就称之为愚人吧。
这种人不一定居于社会的低层,却肯定处于人品的低层。不是品位不高,而是低到极点,再不能下了。
这种人的社会功能相对复杂,我有专文分析(《生活中的三种人》2021.5新浪微博发布)。此处只讲在是否看得到自己的问题上,这是一种彻底的、完全的、没有自我意识的人。那就不仅没什么可贵,简直、完全是可贱的了。所谓“贱人”就是这种人吧。
据我的观察,这种人大约要占到人的一半。那也就是说,有近半数的人,终其一生,无有自知?如果答案肯定,这实在是个让人恐惧的结论。因为面对这些无有自知的所谓人,人们会十分的艰辛,人们的事业会十分的艰难。因为理论地讲,人们首先要面对这些人,想好应对他们的方式,处理好与之的关系,然后才可能开展人们的事业。然而许多时候,人们都没太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就是把他们当成与人们一样的人,即有自我意识的人了,结果自然是诸多的不如意,诸多的事不得不返回头来重新思考与部署,甚至是一次又一次地折返,最终也在迷茫,最终也是一事无成。千辛万苦之后的一事无成,是一个非常令人伤心的结论。而这大多在于那半数的无有自知的人的干扰、阻碍、以至于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破坏。或者更为准确表述为,我们没有意识到竟有半数的没有自知的人,我们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结果肯定会遭到报应。这就人类自身而言,又是一个大的没有自知。
作为一名个体,没有自知,难称为人。作为一个群体,没有自知,难称为(族)群,至少也还不成熟吧,自然不会有高效的作为,也不会有想要的成功。
三
所以这是两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个是没有自知的个体,一个是没有自知的族群。本文将宗旨归结于此,意在提出问题,并留待以后专门讨论。也希望引起有兴趣于此的读者们的继续。
网友评论